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44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1921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781篇
人才学   225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5622篇
理论方法论   945篇
综合类   11127篇
社会学   1197篇
统计学   3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577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611篇
  2015年   1009篇
  2014年   2051篇
  2013年   1624篇
  2012年   1504篇
  2011年   1586篇
  2010年   1570篇
  2009年   1552篇
  2008年   1758篇
  2007年   1194篇
  2006年   1038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668篇
  2003年   653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帕旭村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独特。当地的神树、水、竹、水稻种植以及狩猎、采集、山林管护中有大量的生态知识,涉及自然、伦理道德、禁忌、风俗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经验智慧,影响着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抑制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有效力量。通过“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运用田野调查和“深描”民族志方法对此进行研究,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弥补目前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依赖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研究转向——由“外部援建”转向“内部发生”,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修辞批评的理论框架重构批评隐喻分析,采取隐喻描写、隐喻解释与隐喻评价的步骤,依托自建的治国理政生态话语的语料库,对绿色化话语、美丽中国话语以及生态文明制度话语中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对治国理政生态话语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与评价,可揭示隐喻背后的修辞动机,即国家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与和谐共生的关系,并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4.
5.
蟳埔渔女地处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村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蟳埔渔女崇尚黄金首饰,黄金在蟳埔女眼中不仅是美丽的体现,更是财富的象征。文章通过对蟳埔女耳饰造型特征及传统锻造工艺的描述,展示了蟳埔女不同年龄阶段的耳饰文化内涵,凸显了闽南蟳埔渔女独特的地域性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大庆草原生态,为城市提供绿地,防止草原生态恶化,根据大庆草原地情概况、生态现状,提出设立草原生态保护区,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加强草原监管,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利用遥感及大数据技术,建立草原监测和预警体系;拓展草原生态开发与利用领域;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行为,保证大庆的生态安全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民初的过渡时代,确立中的新学术典范推崇分析的方法,即把整体的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进行考察,并大体成为一种众人追求的"正确"论学模式。而梁漱溟和屠孝实则提倡一种另类的认识和论述方式,即不全靠分析来论证,而更多凭借自己的直觉;也不全靠证明来说服,而是直接诉诸受众的观感。前者往往通过"打碎"来观察,后者则主张对事物"全来全受"。从认识论的角度言,对"知识"的界定以及认识和分享知识的取向异同,是本质性的区别。认识论不同,则怎样认知研究对象,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以及什么可以作为证据等,都可能不同,进而导致对什么是知识以及知识产生的过程,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当年直观取向对分析取向的挑战,多少呼应了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对科学客观的反省和对机械论的批判,反映出学术的大转变。故那时学界新旧取向并存甚至竞存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既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体系以人、社会、自然整体为背景,其核心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野下,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发展逻辑,廓清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双重和解的演化路径.其中关于科技提升、市场拓展、交通和通信发展等引起世界市场“生态扩张”的思想,对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境况下“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抉择,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必须要凝聚起生态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共识,要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与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0.
发展网络协商民主亟待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完善基本法律法规,提升网络立法的技术性,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有助于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减少非制度政治参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素质。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有助于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意识,实现向公民的转变。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监督公共权力,提升政治权威,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