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1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2911篇
劳动科学   202篇
民族学   191篇
人才学   466篇
人口学   149篇
丛书文集   2284篇
理论方法论   497篇
综合类   5326篇
社会学   1153篇
统计学   5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912篇
  2011年   972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965篇
  2008年   1411篇
  2007年   950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8,(2):185-190
疑难案件利益衡量具有被动性、合法性和典型的个案性。疑难案件的司法审判应有着明晰的目标定位,即在现有法制框架内实现符合社会合理心理预期的个案正义最大化。最优衡量结果的评价指标有三类:合法性评价指标、合理性评价指标和可接受性评价指标。评价个案衡量判决,应遵循从合法性到合理性再到可接受性的"三阶"递进式考察考评顺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国"之大处着眼,从"家"之小处入手,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逻辑理路。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涵养家国情怀的价值源泉,它倡导"睦亲和家"的家庭理念,并推崇"公忠报国"的价值情怀。在推进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中加强家国情怀培育,要有鉴别地对待传统家训,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要着力衔接当代家风建设,将其融入于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创新表达方式,在生活化中融通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都力争在有限的资源下,更为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包括教师、学生、教室三个方面的合理应用,本文通过研究高校排课的具体环节和所遇到的问题,针对教室安排、冲突判断和时间设定三个方面来设定遗传算法的参数,利用遗传算法对种群进行初始化和进化,寻找最佳的排课结果,并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可以应用在高校智能排课当中。  相似文献   
7.
1950年代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风云变幻,社会变迁深刻地影响了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对故乡社会进行回忆和记录,回中国旅游之后形成的游记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对1957年回中国旅游的马来亚华侨陈哲明所著的《中国纪游》一书的研究,从背景与材料的分析,旅游的记录与作者的记忆,序言、赠诗等与陈哲明形象的变迁,以及陈哲明没有留下汕头影像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如何理解海外华人身份认同与离散情结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铭铭 《社会》2019,39(3):1-56
本文以康有为完成于1904年底的《意大利游记》为说明性个案,试图呈现其欧亚文明论的基本面貌。文章将文本与这位“先时之人物”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勾勒出康氏的旅欧行程、意大利考察和文明叙述的轮廓,梳理了康氏在其“异域志”中表达的有关升平一统(帝国)、中西文明之异、文明关联互动等看法。文章指出,《意大利游记》是古代华文异域志的近代遗响,而康有为借之表达的看法,实构成一种“文明-现代性”主张。本文为作者所写有关法国社会学年鉴派文明与文明研究构想之论文的续篇。文章指出,康有为对文明的界定与其同龄人涂尔干的看法有诸多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点:康氏与涂氏都将现实发生的文明界定为“超社会现象”,视其为国族与世界之间的中间范畴,但相比于从结构观点看文明的涂尔干,康氏在考察文明的存在方式时更关注其历史的治乱轮替动态,也更为重视其政体实现形式。文章最后,作者思考了20世纪康氏欧亚文明论的遭际,指出相比“国族营造”之社会科学,康有为融通“我他”文明的叙述依旧有其启迪。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回顾了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行业会计制度、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背景下的企业会计制度到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确立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即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同时披露、以历史成本为主兼顾公允价值。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逐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与国际规则趋同的、较为完备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得相关领域工作者的会计思维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现行会计准则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未处理好会计准则制定与会计目标之间关系、部分准则产生了不利的经济后果、未很好地建立会计信息分析方法体系等等。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对中国会计准则改革和会计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及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必不可少.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视角,立足于北京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布局城市全域应用场景、一体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的政策背景,从智慧社区应用目标谱系出发,通过全域集数据模型,以标准化的城市基础信息编码体系为基础,面向城市数字化治理和精细化管理需要,基于全域大数据关键技术解决社区治理全域应用场景问题,推动社区治理智慧服务与精细化管理,同时促进智慧北京建设及相关高精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