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一百年奋斗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它的出场能够为中国奇迹的“溢出效应”提供“原因解释”,而“中国道路”的成功本身亦需要科学“解释”。从其本质层面来看,中国道路的成功有其自身的基础性逻辑,即坚持了实践辩证法。中国道路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中“被动―自发―自为”“知行合一”的辩证运动,这种辩证运动既是中国道路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和解读中国道路的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效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缺少抓手、专业各自为政、课外实践缺乏引导、较少关注学生兴趣等问题。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提出建立以"知行合一"为目标,融合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制度建设、师资联合、互联网+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大学会定期接受国家教育部或省级教育部门的审核。省级政府部门负责审核省级大学;教育部负责审核国家级高校。在中国,教育部门的审核尤为重要。中国正积极寻求提高大学水平,尤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后文简称"民大")便是入选"双一流"的大学之一。民大已在为教育部审核做准备。在实际审核前一两周,我们收到了关于日期和一些其他细节的通知。审核工作将持续一周,由11人小组完成。此外,因对"世界一流"大学称号极为重视,该团队还包括两名外国人,且都是美国人。  相似文献   
4.
金文漪 《生存》2020,(5):0166-0167
在诸多的思想家中,王阳明是突出的代表性人物,而且他同时也是有名的教育学家,他将教育作为兴邦立国的根本。王阳明文化主要体现在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文化都值得我们去传播,值得教育者们将其渗透与德育工作内容中,发扬与传承王阳明文化。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概述王阳明文化的主要内容并讨论了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王阳明文化渗透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6.
韩春梅  张倩 《现代妇女》2014,(4):306-306
王阳明的思想来源于理学又超越理学,其创立了颇具特色的"知行合一"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今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的应用首先发生在理解的过程之中,是诠释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理论的提出深受古希腊实践传统和当代哲学的影响,并且高度重视实践伦理及其对当代生活的指导作用。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使得王阳明关于"知""行"关系的探讨颇具特色,在他看来,知行一体,无分先后;进而直指"一念发动处"和"真知"为行。他们两人完全不相干的理论看似毫无可比性,但二人对"实践性"的重视、对社会弊病的忧虑及其解决问题的思路似乎可以会通,并对当下社会问题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学与禅学的学理唯有在修养论中才能统一,脱离了修养论而对心学和禅学进行解读是片面的。心学和禅学从一个相同的"心"出发,面对不同的人和现实采取了不同的修养方式。这种不同的修养方式所要达到的仍然是一致的人自身。这种人的自身追求可以作为解决当代社会的分化问题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古人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重在深学细研,贵在自觉践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真知善行。公务员管理部门在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必须先学先知先行,为广大公务员做好表率、树好形象。学在高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