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大汶口文化的束发器是一种装饰品,集中分布于鲁中南,而其他地区则较为零星。束发器形制的探讨明确了其发展历程。束发器不做平时佩戴、为少数人拥有、性别和年龄区分不显著、作为大汶口文化鲁中南类型的标识之一等特征,表明束发器不应是单纯的装饰品。通过引入文献学和民族学材料作进一步讨论,束发器应是当时猪神祈雨的象征,祈雨的主体便是巫觋。束发器应是巫觋的标识和通天的神器,而其产生的机制则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家猪饲养的兴盛。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之所以是一个不受时代限制的哲学问题,在于它探讨的是人与自身力不能及的事情之间的关系,其所指是“人与人外力量的关系”,其中,“人外”主要指力量的作用范围有别于人。在这一意义上,商代有“天人关系”问题。从人祭祈雨习俗来看,殷人既表现出了对人本身的肯定,又怀有对人外力量的依赖,他们的天人观是在承认天人共存的基础上寻求天人互惠。  相似文献   
3.
宋朝政府在借用僧道威仪行祭祀祈雨时,相继颁行画龙祈雨法和蜥蜴祈雨法,并杂行刑白鹅、沉虎头、投鲫鱼等"生物祈雨"法。"画龙祈雨"属于道教龙神信仰,简便易行且具神政威仪,但"画龙祈雨"无法直接彰显人间帝王"体恤民生"的政治情怀。宋代皇帝常常通过君臣对话或诏令文辞以"罪身祈雨"方式表达"责己之意",太宗是宋代皇帝中"以身祈雨"的肇始者。宋代"以身祈雨"包括罪身、暴身和焚身三种方式,其中民间"焚身祈雨"信俗受到了佛教燃指、断臂等"舍身文化"的影响。"以身祈雨"是传统时期人们对降雨现象的非科学认知,宋人对"暴身"和"焚身"祈雨的危害和非科学性有着较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神庙是传统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物质文化景观,神庙活劝在陕北地区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功能。它的衰落是历史的进步,是陕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祈雨属于祈禳术之一,与民间信仰、巫术、宗教等息息相关。不论受何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其文化内涵有共通之处,都寄寓着农耕时代的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风调雨顺的祈请与诉求。不少史料文献对祈雨皆有相关记载,唐前小说则以自己的方式对此加以呈现:祈雨的主体不受身份限制,普通民众、仕人、术士皆可参与,但主要为仕人与术士;祈雨仪式不拘一格,民间自发举行的较为简单、随意,重在书写施法者、法术的神异、祭祀主体的德行、祷祝的最终结果,受远古遗留的“万物有灵”“巫术”等思想影响较深。祈祷的神灵有山川树木等自然神、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龙等,杂糅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官府发起的程式严整规范,且繁冗、复杂,意在区分等级,彰显对天神的虔诚与敬畏,以及心系苍生的民本思想、农业兴邦的治国理念。唐前小说对祈雨主体、仪式,以及祝祷神灵的书写,反映了当时人们真实的生存状况,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祈雨仪式中的男性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华北地区祈雨仪式中的男性组织的构成如社首、保水、善愚、鼓乐方阵、仪仗队、叫雨者等及他们各自的活动职责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琦 《西北民族研究》2018,(1):162-165,86
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祥瑞的象征符号之一,人们在祈雨仪式中建构出了一种特殊的信仰机制。本文以《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1)一书中描写的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村祈雨仪式为个案,对该村落祈雨仪式中的龙神信仰作了简要分析,并对龙神信仰中透露出的象征意蕴进行了论述,试图通过解读杨家沟村的祈雨仪式及其龙神信仰来说明象征符号在村落凝聚力和共同体方面折射出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祈雨是宋代地方官员应对旱灾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往学者多将祈雨视为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文化意义及社会功能的行为,故以祈雨作为讨论人神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切入点。本文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梳理宋代官员们应对祷雨无果的方式、他们所遭遇的出乎祈雨程序之外的事件,并探讨他们对祈雨局限性有哪些认识以及他们遇旱祈雨的原因。这既是宋代地方官员祈雨的一个侧面,也是当时人和自然关系的一个面相。"天人"并非总"相契"  相似文献   
9.
从甲骨文钟鼎文看商汤祈雨的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认识、分析甲骨文及钟鼎文中的古文字形,来说明传统文献所记载的"商汤祈雨"的故事是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夏炎 《社会科学战线》2023,(12):88-96+282
白居易皋亭庙祈雨的个案,揭示以信仰为媒介,江南地方家族、地方官府与区域社会之间互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中古时代江南区域社会史图景。陈氏家族是自东晋以来,钱塘、盐官、海盐诸县的富庶家族,支配着上塘河、临平湖的水利资源,他们通过建立皋亭神祠,利用佛教与祠神双重信仰,提升与巩固家族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增强家族凝聚力,并保障家族的经济利益。白居易到任杭州后,基于当地区域治理需求,通过在皋亭庙实施祈雨仪式,搭建地方官府与地方家族之间利益关系的桥梁,从而顺利实现利用上塘河水灌溉两岸田地,以及在上塘河水位不足的情况下,决临平湖以灌注官河的区域治理设想。在以信仰为纽带的区域社会中,地方长官为的是实现短期治理目标,地方家族则希望获得长期经济利益,正是在官民两种愿望共同驱动下,不仅使双方的合作成为可能,而且不断推进区域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