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1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385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232篇
人才学   193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2505篇
理论方法论   467篇
综合类   4353篇
社会学   686篇
统计学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1672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主要栏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健康中国、医学人文、卫生事业管理、心理与健康、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等。2021年1月1日起,本刊采用新版期刊采编系统软件进行来稿登记和处理,欲投稿者请直接登录网站http://fjmuxbskb.fjmu.edu.cn/fjykdxsk/home进行注册,并按提示进行投稿。  相似文献   
2.
3.
儒家思想有其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能够相契合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马克思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就在于在西方哲学史上恢复了对时间性的信赖,开辟了"历史地思"的独特路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运思方式上的一致,才是两者实现其可能之会通的根本前提。因为它从哲学意义上保证了会通双方在元问题(meta)层面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都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期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二者都把“生活”作为重要概念进行论述。从作为经济学哲学概念到作为社会批判概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生活”的认识经历了从对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视到对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生活的揭露,从分析“生产生活”的异化到对“非人性”生活的批判,从“生活的手段”到消灭“非人性的生活条件”的思想历程。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解决人的美好生活如何实现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这对当今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开启一种全新文明的生活形态的高度来理解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才能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觉追求统一科学是马克思思想发生、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在努力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科学与艺术、自然与政治、自然与历史、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之间的对立之后,马克思最终把统一科学定位于"唯一的""历史科学",并认为领域分离、对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异化状态,统一科学是基于实践本体的人的存在的真理,共产主义运动与统一科学的追求是一致的。尽管马克思揭示的统一科学成为可能的现实条件还远未具备,但它依然启示我们:要整体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要保持对科学分化、知识分裂的警惕与超越;哲学要观照和看护人的存在;要迎接和开创一个思想重于学术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关鹏飞 《天府新论》2018,(5):153-160
在深受释、道影响的苏轼身上,诗歌、音乐与哲学都有丰富、深刻的体现。现存苏轼琴诗展示出对音乐存在方式的高度关注。苏轼在《琴诗》中质疑音乐的存在,由此提出“琴非雅声”说,并在针对陶渊明“无弦琴”所作的翻案诗中直面消失的音乐,对乐器、音乐机制与音乐的关系作出客观评价。面对稍纵即逝的音乐,苏轼提倡音乐中的审美人格,用诗歌记录、保存,使音乐在文化、审美的层面上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7.
广松涉拒绝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主体—客体二元构架,他将对象性客体解构为显相的所与和意义的所识,而认知主体则被拆解为一种关系性二肢存在,即能知的何人(人称上的"谁")与能识的某人。并且,广松涉突出强调处于认识论客体向度的显相世界中的身体,它并非是一个简单独立实存的物性对象,而是一个在感性对象性的"所知以上"的某种东西,即能知的主体,也就是显相给予所面向的关系性的主体,这是一个物性的身体之上的可以知晓关系性格式塔显相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9.
10.
在人类历史中,"共同体"在差异与冲突中不断被建构,这书写和表达人类发展依据和需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理论和经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乎"人类命运发展"所构建的理念,它具备一定共识基础,其中"他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他者"在人类和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推动"类"意识和共同体生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他者"方式探讨和对比共同体的起源与人类的特性,可获得共同原则和合作意识,加速"他者"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