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54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管理学   4718篇
劳动科学   279篇
民族学   673篇
人才学   962篇
人口学   283篇
丛书文集   9303篇
理论方法论   1658篇
综合类   17410篇
社会学   3193篇
统计学   7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909篇
  2014年   2439篇
  2013年   2145篇
  2012年   2629篇
  2011年   3025篇
  2010年   2879篇
  2009年   3152篇
  2008年   3716篇
  2007年   2516篇
  2006年   2058篇
  2005年   1957篇
  2004年   1877篇
  2003年   1708篇
  2002年   1324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884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开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逐步修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净化等发展阶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发扬民主与依规治党是实现"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关键;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世鹏 《人文杂志》2022,(1):117-129
随着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月亮逐渐从传统的神秘存在转换为天文学意义上的“月球”。在近代中国,对于月球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息过。自1920年代始,在华英文报刊开始对美国等国家研究火箭进行报道,现代的火箭旅月知识逐渐传入中国。此后的二十多年,中文报刊上关于乘坐火箭旅月的讨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火箭探月的过程、困难等都有了新的认知。近代中国人虽然只是探月知识的接受者、火箭实验的旁观者,但相关知识的获取与认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却是不容忽视的历程,具有无法割断的历史延续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论科学美德     
科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科学实践的美德态度.如果没有一种态度,我们所拥有的科学内容、知识、理论及其方法,就没有意义,甚至不可能出现.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不仅在于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把握了对科学思想理论的分析能力、实验技能,更在于他们还具备了特定的科学美德.这种美德源于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健康的科学文化.只有通过科学共同体长期的教育或规训,这种美德才能内化为科学家活动的一种文化习性.  相似文献   
5.
《南行记》中的"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切近鲁迅所说"中国新青年",同时也最切近世界性的浮士德精神的人物。"我"在《山峡中》中的经历,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浮士德冒险"故事。小说全面展示了作为现代人的"我"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造就自己行动的哲学的内在机制,创造了一种永远向着未来展开的现代性伦理。  相似文献   
6.
7.
艺道关系是评价中国传统艺术首要的基本问题,不同的艺术类型与道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山水画的"以形媚道"是以"形"的视觉方式靠近着、取悦着道,从而使艺术进入至高的境界。"乐几于道"则是人通过深刻了解音乐符号的本质,以视听的方式达到对道的深刻领悟。道、艺、人在艺术活动中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统一,精神与肉体、目的与途径、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然而三线精神并未因为时间的打磨而有所淡化,三线精神的家国情怀反而变得更加深刻。本文对家国情怀视阈下的三线精神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三线精神研究更深入地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0.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担当新使命,不负新时代,首先要继承马克思崇高远大的人生信念、立场坚定的使命意识和深刻彻底的批判精神,以铸就新时代的共产主义理想。同时,在世界呼唤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新时代,还必须学习马克思追求真理、博学广识和锐意创新的治学态度,发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发扬马克思积极实践的品格,以最大的智慧解决问题,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曲折,以无畏的勇气克服困难,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