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85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865篇
社会学   367篇
统计学   2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针对取消住房公积金的呼声,通过详细分析住房公积金的制度效率和制度公平,相较于其他缴费型福利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效果并不很差,在“受益率”等几个指标方面甚至要好于某些缴费型福利制度。从需求端看住房公积金的功能,住房公积金制度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从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看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现状,住房公积金制度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从住房公积金不存在税收楔子的现状看职工的获得感,住房公积金已成为职工的收入之一;从贫困地区的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占95%的现状以及其受欢迎程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提高贫困地区的职工收入;从私营企业职工缴存人数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看覆盖面的发展趋势,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将会逐渐改善;从城镇化率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住房制度的目标体系,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个辅助性机制的历史使命并未完结。住房公积金制度目前存在的两个最大问题是收益率和统筹层次低下,应尽快改革。  相似文献   
4.
5.
毛小平 《兰州学刊》2015,(1):131-138
文章基于CGSS2008数据,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低收入居民不管购房还是不购房,其主观幸福感都会显著下降;而对于高收入居民来说,购房其主观幸福感会显著提高,不购房则其主观幸福感会显著下降。因此,政府不仅应引领住房保障向保障居民"有房住"、通过共有产权住房等方式帮助居民"有房产"的方向发展,而且还应健全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让人们体会到租房的幸福感。这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运行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无论是基础合同还是按揭贷款合同的当事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体现在金融市场上,还体现在传统的担保领域,并将随着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剧。为保障和推进住房按揭贷款的运行,应当厘清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以按揭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衍生业务的不同风险性,从政府职能配置、市场作用发挥、监管理念创新等方面着力健全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监管体系,从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信息共享、风险预警等方面着力健全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住房制度变迁经历了住房福利模式阶段、住房福利模式向住房货币化推进的阶段、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城市住房制度阶段.伴随着我国整体社会机构、身份结构、个体价值观等方面的转换或改变,不同住房制度阶段的住房差异和住房属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推进,住房的投资属性逐渐凸显,居住属性受到严重挤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发挥住房保障的兜底功能,住房居住属性开始回归.住房属性的演变进程表明党和政府为打造公平的住房格局、增进民生福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正确引导公众的住房消费观念,探索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吴璟  徐曼迪 《统计研究》2021,38(9):75-88
本文围绕城镇家庭户自然增长、城镇家庭户机械增长和城镇存量住房拆除三项需求来源,设计了基于人口普查等公开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的系统性方法,对2001—2010年和2011—2015年间全国和各省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进行测算与分析。在此期间新增住房供需关系经历了从基本均衡向供过于求的变化,同时存量住房拆除引致的被动需求取代城镇家庭户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引致的主动需求,成为新增住房需求的最主要来源。东、中、西部省份在新增需求规模、新增供需比、需求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还进一步对2021—2030年的发展趋 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由于三项需求来源均趋于下降,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间全国年均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预计将较2011—2015年间分别下降33%和53%。本文设计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测算方法和预测思路能够为各级政府“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编制、房地产企业战略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主管部门决定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之际,笔者分析了我国实施以房养老保险试点4年以来的现状与诸多潜在需求因素,认为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作为养老保险产品在较长时期内将是一项小众产品,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市场在需求端和供给端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在评介和归纳国际和地区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对我国以房养老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5项政策建议,认为尽管住房反向抵押是小众产品,但政府有所作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其推向全国后对以房养老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国家出台担保政策,将其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尽快完善立法和相关法律、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完善产品线以及注重产品宣传等,旨在为有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一个新的财务计划选项和一个额外的退休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制度-机制-行为-绩效(IMCP)”范式建构基础上研究2016年中国楼市的制度驱动型狂潮特征。研究表明,房价蔓延式飙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住房、土地、金融、行政等现行制度缺漏和错配导致房地产市场机制扭曲,并引致购房者、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等主体纷纷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形成合作博弈。正是市场主体和政府部门在房地产领域的合作博弈直接推高了房价,进而形成高房价预期,使整个市场达成投资房地产更有利的共识,各领域资金不约而同涌入市场,在增加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同时,加剧实体经济贷款难问题,使实体经济利润进一步走低,最终迫使已有的资金撤出实体经济领域转而涌向房地产市场,从而酿成短期房价蔓延式飙升局面。抓紧住房市场制度体系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和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区间是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避免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