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20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1838篇
劳动科学   294篇
民族学   258篇
人才学   239篇
人口学   291篇
丛书文集   3242篇
理论方法论   589篇
综合类   7691篇
社会学   1190篇
统计学   10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3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1177篇
  2013年   994篇
  2012年   1190篇
  2011年   1250篇
  2010年   1170篇
  2009年   1070篇
  2008年   1252篇
  2007年   913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70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故事内容的空间流转频繁,文中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并存,现实空间则涉及多个不同地域空间和众多空间场景,以及特定的空间类型。空间元素在小说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既配合时间叙事,也引导叙事视角的转移,成为小说诗词叙事的载体。题壁诗的公共空间属性在这篇小说中有所消解。其空间书写具有强烈的寓言性,营造了情绪氛围,特定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历史象征意味,产生反讽效应,强化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空间维度.建构红色文化空间具有深层次的理论生成性和意识形态性.作为高校红色文化空间建构的品牌项目,红色长廊依托其内在的传播机制、场域机制、情动机制,充分彰显了红色文化空间的体化性、嵌入性、生成性、延展性.基于红色文化空间的建构,其空间溢出效应得以显现,具体表现为集聚效应积蓄空间效能、耦合效应整合生成正向合力、辐射效应发散空间影响力,最终实现联动化、示范化、网络化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3.
为把握中国人力资本错配状况,文章构造省级和产业级面板数据及构建人力资本错配系数,研究发现:东部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本配置不足而中西部则配置过度,但市场化进程总体改善了全国错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均改善了当地的人力资本错配,但中部地区仍有待解决;全国人力资本错配呈现先略微上升后持续下降趋势,这与行政垄断和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强度有关;近年来,一产和二产的人力资本错配显示出我国正面临农民工"返乡潮"和经济"脱实向虚"趋势.基于上述发现,政府要促进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雁阵"型产业布局,尤其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储备.  相似文献   
4.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1850—1890年以奥斯曼为代表的统治者对巴黎城市空间进行功能性改造,塑造了巴黎新的景观社会并完成了空间生产化、秩序化、政治化的重构。资产阶级借助地租杠杆,利用空间政治工具性和政治功能性进行资本扩张的同时,也实现了阶层分化和新身份政治的形成。资本投机下的空间改造与生产使得巴黎无产阶级生存与发展的权益逐步被蚕食、侵害和剥夺,无产者对资产阶级的空间改造逐渐产生了由认同—消解—反抗的转向,空间正义意识开始觉醒。通过对城市空间规划改造中的阶级立场分析,论证空间正义与城市发展、阶层融合、社会排斥之间的联系机理,阐明资本主义空间规划与空间生产的固有缺陷,对当代城市的空间规划、贫困问题、社会排斥、城市包容性发展、环境更新与治理等现实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启发与理路审视。  相似文献   
6.
虚拟集聚作为新兴现象和新生学科增长点,颇为前沿且涉及学科广泛.文章详细梳理了虚拟集聚的内涵、特征、模式、诱因、影响及具体应用并分别予以评价,概括总结了虚拟集聚的学术分歧及未来拓展空间:空间理念各异、风险透析不足;主要针对制造业,对新兴业态挖掘不够;多从微观企业、产业入手,缺乏区域视角、国际视野的拓展;量化研究及典型案例解析更有待强化等.指出应倡导跨学科的视域与胸襟,探索学科的包容性发展.未来需要贯彻六大双轮驱动机制(即集聚与分散双轮驱动、传统地理与新兴地理双轮驱动、微观和宏观双轮驱动、共性和个性双轮驱动、学科探索与实践运用双轮驱动)的精髓与理念,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集聚的学术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一带一路"沿线18省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指标和多因素指标对该区域2008—2017年的区域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剖析18省区物流演化过程,运用引力模型测算"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空间网络结构。结果显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物流分布特征为东部地区集聚比较明显,中部次之,西部较弱,物流节点的梯度关系明显;18省区物流专业化程度差异较大,在10年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动;18省区间物流引力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产业互补性、通信技术水平等直接影响区域物流联系强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增加且变化较大,低值省域数量减少且变化不大。产业集聚与农业净碳效应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二者之间呈现“正N”型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净碳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实际影响来看,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促使农业净碳效应量增加1.621%;除此之外,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作用力度要明显偏弱。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表现为区域间溢出和区域内溢出。具体而言,邻近地区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可促使本地农业净碳效应增加2.286%,而本地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后因受反馈作用自身农业净碳效应还会额外增加0.060%。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福州市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PM_(10)浓度数据,通过对其分布特征进行探究,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等进行空间插值,利用交叉验证对插值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克里金法的空间插值效果最为理想,其次是径向基函数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则最差。PM_(10)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对空间插值结果有显著影响,三种方法夏季插值结果均明显优于其他季节,夏季径向基函数法插值结果只略逊于普通克里金法,此时可选择径向基函数法插值。三种插值方法的PM_(10)浓度空间分布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