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处于高增长状态的中国经济也许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答,但通货膨胀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无论我们把物价上涨的原因看成是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增长周期的特征,还是把它归结为新的高增长率投资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抑或把它描绘成是扩张性信贷政策的必然结果,一切经济现象和物价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通货膨胀确实来了。  相似文献   
2.
3.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国内一教授前不久在美国考察时,参观一所学校见到一份类似于地理考试的填空题是你认为,美国是一个××的国家,备选答案是科技、军事、旅游、工业、农业、航天等。正确答案是农业,即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立健全保障供求基本平衡和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完善粮食市场稳定机制,防止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确保农产品生产、流通、供给渠道畅通;确定新疆战略性资源产品地位,呼吁对其实行支持价格政策;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围绕民生加大财政收支结构调整力度,确保低收入人群基本消费需求;努力建立投资与居民消费的良性互动关系,合理引导住房、健身、旅游、汽车等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15年我国26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了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背景下,各地区的财政货币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价格上涨除了受到生产成本因素驱动以外,还主要受到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引致的地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地方财政货币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在四万亿投资实施前后存在明显的差异;四万亿刺激计划实施后,各地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是新一轮粮食价格波动的主因,粮食类农产品因为自身的敏感和脆弱性,受到了财政货币政策引致的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最直接伤害;应注重财政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分解、梳理及协调配合,处理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寻求一个有效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咨询》2011,(4):33-33
翘尾因素:指上年某个时点物价上涨后,虽采取调控措施,在现实中物价还处在高位不能一下子降下来,致使今年该时点前各月物价与上年同期各月较低的物价相比增幅较高的现象。"翘尾"因素是2010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的原因之一。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粮食价格逐步上涨,由此带动了相关粮食类价格跟着上涨,  相似文献   
7.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不是放任粮食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否则我国粮食市场过度波动难以避免,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日益逆市场化,并最终固化为以政府定价为核心.这种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短期内增强粮食产能和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在中长期内导致中国粮食生产、流通、进口、库存、加工、消费的全面扭曲.文章着重从观念和体制角度,探讨了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的内在逻辑:观念的局限主要在于不信任市场,对粮食供求形势过分紧张,过度强调粮食总产量,而静态化思维、历史记忆、惯性判断及前期经验又强化了以上观念;体制的制约主要在于独大且难以监控的单一政府储备主体与叠床架屋的涉粮行政管理体制.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逆市场化,源于落伍的观念与体制的制约之间的相互强化,因而,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必须同时转变观念与加快体制调整.  相似文献   
9.
美国粮食市场价格突变可能为我国农业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以玉米和大豆产业为例,选取2000—2013年季度价格相关数据,基于PPM模型识别了玉米和大豆价格突变节点并测算其形成原因。实证结果显示,自21世纪以来,全美玉米市场共发生了六次价格上升突变、两次价格下降突变;大豆市场则历经四次价格上升突变、两次价格下降突变。粮价突变是供需因素与国际贸易、原油价格、美元指数变动等众多非供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所处政治经济背景不同,各阶段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分析表明,美国粮价突变首先通过价格信息与贸易渠道间接的影响国内玉米和大豆价格;然后经由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短期供给波动、国际游资及外商控制等路径对国内农业安全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0.
指出粮食价格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强调粮食价格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粮食价格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解决粮食价格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