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的经典化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选本之流行,而选本本身也有经典与非经典之别。能够推进唐诗经典化的,是那些经典性的选本。什么样的唐诗选本才具经典性呢?经典选本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体现唐诗风貌,为广大读者接受、认可。由此考察人们对选本经典性的认识,会发现人们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还影响着我们对古代文学经典和文学批评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中国文学中,鲁迅是最早开辟童年母题文学园地的作家,他对上海(包括其他都市)生活与文化的直接介入不仅对现代文学、对现代上海都市文化的发展直接产生了影响,而且切实地促进了中国现代都市母题文学的应运而生与积极发展。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提供了许多人物形象给新文学作家们以启示,而且提供了许多精致、隽永的原型意象给新文学家们作为模仿的范本。从母题角度切入到鲁迅研究,不仅让我们深入地认识到鲁迅文学世界的创造性的资源由来,更可以让我们看到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中,鲁迅的文学创作是如何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3.
细读自张说、殷璠以来至今人傅璇琮、袁行霈等的七则权威性诗话,以确证《次北固山下》一诗具有难以伦比的“公信度”,从而认定此诗在文学史上的卓绝意义和特殊地位。从审美接受上来考察,历朝历代的文坛巨擘对此诗多评价甚高,极言此诗出现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尤其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联怀有特殊的好感,在各种特殊场合反复引用,借以描述开元盛世的社会现实,或概括新生事物欣欣向荣的形势,或用以描述或象征文学现象。从对此诗评价的权威性、看好的久远性,以及此诗自身的艺术象征性来观照和考论,王湾此诗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经学的神学向度与博士经典性格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军 《北方论丛》2009,(1):113-118
在政治和权力的驱动下,汉代经学逐渐释放出影响政治的学术能量.被汉代政治所役使的汉代经学博士,在自我润色的经学传播过程中,不自觉地趋向繁琐的经学阐释.纬书和图谶伺机侵入经学的道统之中,为倾听神意的统治者所利用.特别是白虎观会议,踊跃于神学救赎的汉代博士将谶纬置于"国宪"之中,确立了经学的神学地位,为东汉政治涂抹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汉代博士的经典学术人格被消解,呈现了神学依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说来话长,漫游大洋湖的欲望,萌生于三十多年前。那时在紫云村的松谷庵茶场采茶,听说洋湖里野生的鱼鸭成群。就有了去那湖中捞捕的念头。十年前,亦曾到过大洋湖之畔。在一家林场,笋脑作杯,腹腔为桶,在一桌经典性的农家土菜的诱惑下,灌得一肚子烈酒。酩酊而返。未见洋湖,却浓浓地饱尝了一顿。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诗昧。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国人长期存在的对鲁迅的责难、批判和否弃等不正常的文化现象,从两个领域来探讨和论证鲁迅的经典意义与当代价值:第一,从文学的基本性质、品性、功能、作用的角度来论证;第二,从“鲁迅:20世纪中国的民族寓言与民族文本”的范畴来申述,并着重对此点加以论证,指出鲁迅的文本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中国现代文学因为拥有这一民族文本,而显现其内蕴的深厚和成就的辉煌,以及具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资质和进入世界文学宝库的荣光.同时也为世人了解中国提供了形象化、深刻而可信的文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经典化研究反映了文学史内在结构调整与文学史演进的必然要求 ,是学科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反映 ,是文学研究进一步回归学术本体的学理性选择 ,是学科资源结构优化的要求。经典化的学术研究必须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经典性的认识上 ,总体上可以认同一个基本性原则 ,即现代性、原创性、审美性和影响的历时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洛丽塔》——文学史上的“潘多拉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丽莎 《船山学刊》2005,(2):116-118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堪称一部经典性的奇书,作者以其独特方式实现了后现代的“解构”功能,从文体、情节、结构等各个不同的层面展示出其作品的多义性,从而成为文学中的“潘多拉盒子”,成为文学评论史上不朽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向经典的途中——评范瑞宾长篇小说《玩着笑着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瑞宾的长篇小说<玩着笑着哭>是部较成功的校园文学作品,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在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上的诸种表现,对作品中所传达的佯谬、"永远变化、不断成长的内在自我"的意图、"人心背叛"的命题、市井文化心理等思想动机逐层解析,并肯定其存在着忠实于现实生活、个体生命体验等优秀作品生成的经典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