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法理论对刑事禁止令的性质认识不一,这是因为没有明确决定其性质的因素,确定禁止令的性质关键是探究其存在根据。禁止令的存在根据是对危害社会行为的预防,和保安处分相同,其应属于一种保安处分措施,而非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国的缓刑制度深植于其传统社会文化中。我国缓刑制度虽应遵循现代教育刑思想指导,但百年来的缓刑实践表明,其立法与司法均深受传统实用理性及报应理念的影响。缓刑制度的实用理性主要表现为不以教育感化为目标,而以稳定社会为主旨。而缓刑报应结构的不合理,则导致其司法适用率及认同度偏低。应通过调整缓刑制度的规范结构来协调缓刑适用中的现代理念与传统思想的冲突;通过设置缓刑听证制度以减少庸俗实用主义弊端。  相似文献   
3.
朱慧楠 《现代妇女》2014,(8):345-346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规定了禁止令制度,该制度的产生是对我国刑罚制度的创新和有益探索,可以更好地解决过去对管制犯、缓刑犯实际执行时所存在监管乏力甚至缺位等问题。但是作为新生事物,该制度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设置相关机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缓刑适用条件中的"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不能仅从字面含义解释,而必须进行规范的文义解释。"没有"从实体上讲不是零风险,而是指风险可控;从程序上讲是对证明要求的强调。"再犯罪"应从预测重点和预测方向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危险"既指已经实施的犯罪体现出来的再次犯罪可能性,还包括可能实施的后罪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和女友结婚,出身寒门的他接受了岳父岳母做上门女婿、孩子将来随妻姓等苛刻条件。结婚后,他仍受到岳父母的歧视。后来,为岳父顶罪的经历让他咸鱼翻身。然而,为了买房独立、孩子姓氏等事件,他和岳父的矛盾变得水火不容,当岳父出招使他失去对公司的经营权后,他亮出了手里拥有的最大筹码……上门女婿在家里处处受气,替岳父顶罪换来公司经营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作为犯罪处理。"醉驾"入罪实施一年来,醉酒驾驶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司法实践中缺乏对醉驾判处缓刑、免刑、从轻、从重处罚的详细标准,导致各地法院对同样的案件处理结果不一样。细化醉驾的量刑标准,区别对待不同的醉驾案件,避免选择性司法,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对每个醉驾者的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7.
赵爱玲 《经营管理者》2013,(32):237-238
本文着重论述我国缓刑制度在适用上、考察监督上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针对我国缓刑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缓刑的适用条件、适用程序和考察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规范完善的建议,有效地抑制对缓刑的滥用,使缓刑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刑法对缓刑的定位并未充分反映其法律属性,从应然的角度出发,确有必要将缓刑设立为刑种。无论是否将缓刑设立为刑种,都不会对累犯的成立与否产生影响。中国的定罪模式与国情不同于国外,国外对轻罪广泛适用缓刑的做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于中国需要改变以往对违反治安管理等一般违法行为的反应方式,主要应当考虑对一般违法行为处罚的轻缓化、非监禁化,而不是一味强调对轻罪处罚的轻缓化、非监禁化、大幅度提高缓刑适用率。不过,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在刑事诉讼法中增设缓予起诉制度,在非刑罚处理方法中增设刑罚的暂缓宣告制度,以充分发挥刑法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非监禁刑罚制度亟待完善。一方面,在管制刑中可引入社区监管的内容;缓刑的形式町更丰富,放宽其适用条件,扩大其适用后果,以促进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适用;通过假释观念的转变、适用条件的放宽、假释权的重新配置以及假释程序的完善等措施的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假释在实现刑罚目的上的特殊功用。另一方面,还可增新的非监禁刑罚制度,如社区劳动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司法适用上大胆借鉴别国的经验,对少年被告人加大适用缓刑力度,是教育方针、挽救方针在刑法适用上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少年犯的挽救和成长。由于是否能够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是少年犯是否适用缓刑的客观标准,因此也成为能否大胆适用缓行的关键。本文就青少年犯罪判处缓刑后的矫正与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