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474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62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588篇
理论方法论   147篇
综合类   1489篇
社会学   398篇
统计学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好生活是一种人人期待和向往的生活状态,但要使得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可测量和可触摸的具体存在,则离不开劳动幸福权概念的出场和引入。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与当前阶段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幸福权,民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这样的新型民生保障与传统的那种救济型、仁慈型、施舍型民生保障是完全不同的,它属于更加深层的民生保障。这样的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劳动幸福权理论上才能得到学理支撑。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皆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体现的是每个人获得属人属性的天然权利。它既是一切合理性之合理的根据,也是一切不合理性之不合理的根据。每个人都需要在创造性的诚实劳动中实现劳动幸福权。  相似文献   
2.
道德适应是一种道德流动的过程,其逻辑起点是我们对新的道德环境的需要与价值认同,是他者世界与道德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道德适应的逻辑可能主要是从道德适应的形式之维与实质规定两方面加以展开,道德适应的形式主要细分为道德传播与道德涵化;道德适应的逻辑衍化以融合和分离的状态显现,最终分化为道德认同、道德学习、道德实践、道德内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曾被视为自然之理的"需要"成为学界质疑和考察的焦点。经由一种尼采式的价值重估,鲍德里亚认为,首先,"需要"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产物,是旨在弥补主客分裂的鸿沟而被发明的;其次,在现实性上,"需要"服从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并将人抽象为"劳动力"和"消费力";最后,对生命而言,"需要"意味着"匮乏",其不仅是对生命的低估,而且导致了人的物化。然而,鲍德里亚没有区分作为目的的需要和作为手段的需要、资本需要和人的需要,最终使自身陷入乌托邦主义和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论断,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其现实依据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需求逐步凸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转化要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聚焦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美好生活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坚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此,通过对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厘清美好生活的价值内涵,同时,加强对现阶段制约民族地区协调统一发展所存在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明晰建设民族地区美好生活的理念,对于构建民族地区美好生活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愿意并能够享受、享用各种快乐、乐趣、福利、好处、安宁,享乐即享受快乐。享乐的观念和实践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特别是伴随着技术时代的来临得到了更大的丰富。享乐伦理意指享受快乐中所包含的愉快的感情,享受生活的情感体验对于人的益处和善好,以及人们享乐和享受生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与规范;人如果没有关于享乐的适宜态度,很难形成关于生活的合理观念,更不会形成关于享受生活的有益价值;但是技术的发展和提供的舒适却也会带来人的过度依赖甚至异化。反思技术时代并构建享乐伦理对于享受美好生活和美好人生都是必要的,其建构主要依赖于对中道原则的把握和实践智慧的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