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天下>篇讲"关尹、老聃"之学时,有"建之以常无有"一语,"常无有"之义自来不得确解.本文认为"常无有"本当作"恒无有",并根据楚简中"互"字每可用如"亟"字的现象,推测在<天下>篇较原始的本子中此三字本作"互无有","亙"本应读为"极",但被后人误读为"恒"(已有学者指出,<庄子·天地>篇中就有"未始有极"被误读为"未始有恒"之例).上博简<互先>篇的"亙"字亦应读为"极".此篇首句为"亙(极)先无有","极先"与"太始"、"太初"同意,在篇中还被简称为"极".<天下>篇的"极无有"即是<亙先>篇的"极先无有",与<庄子·天地>所说的"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同意.  相似文献   
2.
将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作注解、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者、性质、主旨以及夏商周三代"冠""祭器""乐"的象征意义,认为: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以极简练的文字总结了虞夏殷周之治天下之道的"变"与"不变";其乃周敬王二年孔子赴周问礼于老子时老子对孔子所言;从内容上看,清华简《虞夏殷周之治》和清华简《系年》可构成上下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聃而非太史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本《老子》的出土为解决《道德经》的作者问题提供了更为可靠而直接的史料。简本《老子》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 ,结合先秦两汉典籍 ,可以确证今本有而简本没有的内容在春秋末期就已存在 ,是老聃所说 ,这说明 ,简本是今本的摘抄本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聃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认为,太史儋《道德经》是老聃《老子》的增订传本,而且《道德经》从逻辑定义、世界基本规律、认识论和军事辩证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林笳 《学术研究》2000,10(6):109-116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母题研究的方法,考察了老聃这一中国历史人物在中德文学中如何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个性,并探讨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文中分析的例子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家克拉朋德、布莱希德、鲁迅和郭沫若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史记·老子列传》中有三位“老子”。老莱子非老子 ,学术界已有确论 ;出土楚简确证“仲尼学乎老聃”的老子 ;何炳棣先生则论证了周太史儋即战国时的“老子” ;而细读《史记》则可知司马迁直笔肯定老聃 ,暗里却曲笔肯定太史儋。  相似文献   
7.
说"老子"     
老子既不以"老"为姓氏,又不以"老"为名字,但却以"老子"见称于后世,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在先秦文献中,老子本来称作"老聃"."老子"是战国中期黄老学派的发明,与诸子蜂起和稷下学宫"列大夫"的出现有密切关系."老子"的意思和"老师"有些相似.师中资格最老水平最高者为"老师",子中资格最老水平最高者为"老子".黄老学派借这个名字来推尊他们的学术先师,以便压倒其他诸子.从文献来看,"老子"这个名称的广泛流行,是从汉朝才开始的.至于<史记>中所载老子的籍贯和家世,则多有汉人虚构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道”为中介 ,比较研究了老聃和荀况的认识论思想 ,着重论述了荀况对老聃以道为本体的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笔者探讨了荀况以道为本体的认识论本质 ,着重研究了荀况对老聃认识论思想的道体扬弃过程 ,并论及了其中有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对现代认识论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古今一些学者,将老子老聃混同于太史儋,荆门郭店楚墓 竹简《老子》出土后,又有某些学者宣扬“老子太史儋同一人”论。本文详尽考证了太史儋 其人其事及其思想特征,证实他是活动于战国中期的具有历史循环论思想的东周王朝一个史 官,与主要活动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老聃绝非一人,确论他们是不同时 代、不同学术和思想特征、不同姓氏祖先、不同名字并不同身世事迹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10.
《老子》又称《道德经》,全书约五千字,故又名《五千言》,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其作者为春秋后期的老聃。全书思想渊博,蕴义宏深,措辞简约,载以韵律,类似格言,被誉为我国古代一部无比优秀的哲理诗。其行文高淡古奥,哲理深邃玄妙,读后回味无穷,确能引人入胜,对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经济、伦理、军事、艺术、医学、科技以至本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人生追求都产生过无比深远的理论影响,因而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老子》之后,道家或道教学派纷纷崛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同《老子》的思想体系保持着渊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