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5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505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51篇
丛书文集   2287篇
理论方法论   399篇
综合类   5075篇
社会学   743篇
统计学   1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65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515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不能使用英语恰当地表述中国特色文化.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寻求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国家的文化实力和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自然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自然的目的性是否具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形态的自然及其目的性,等等。这个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回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械论和传统唯物主义是否定自然的目的性的,西方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往往形成自然与社会、物质和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二元因素的对立。而儒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明确主张,或从现代现象学可以推断出,自然界不但存在着目的性、主体性,而且存在着它们的差异性,如马克思强调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自然与历史的一体化,而儒家的仁爱是有差等的爱,不是墨家所说的具有绝对主义倾向的“兼爱”。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按照从高到低的价值顺序,微生物、植物、普通动物、人,都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价值的生命体。在道德的理想性、超越性上,它们是平等的,都是爱和尊重的对象,而在现实性上,它们对人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即是有差等的。  相似文献   
3.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诚信"这一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被提出,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道德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认为,诚信是古今中外追求的美德,文中分析了诚信缺失的现象,最后就如何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8,(2):71-73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一只被文明教化的狗被人盗卖后,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最终回归野性变成狼的故事。基于文本和生态伦理理论,试图从生态伦理的视角解读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人类自我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今社会,这无疑会带给人类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高等院校的精神内核,是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属性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着大学精神严重缺失的现象。了解大学精神的实质,明确大学精神对于高职院校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缺失的表现及根源,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7.
8.
9.
罗康隆  何治民 《民族学刊》2019,10(5):14-23, 99-100
民族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逐步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建构一种文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化是指导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系统,文化的建构是以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为底本,以并存的社会生态系统为参照,文化这一信息系统不断偏离与回归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在世代延续过程中逐步认知、积累其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民族以文化为分野,不同民族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有差异,这就形成了民族生境的差异性,而民族生境的差异性也同样会建构出不同民族文化事实体系的差异性来。  相似文献   
10.
明中后期,传统的"格调"论说已不能提供更多的理论阐释,新的诗歌美学概念与诗学思维正被尝试引入汉魏诗学中,王世贞便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人物。其汉魏诗学术语论明显可以看到这种新旧思想交替发展的轨迹。汉魏诗歌"古色"论的提出是为了消除"本色"论的含混性,"古色"本身仍表现出对"格调"的追求。"自然"与"性灵"论说的提出使王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公安派的理论先驱,但二者的获得并非是无条件的,需要以"古"为前提和基础,这也是王世贞"性灵论"与公安派"性灵说"最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