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62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519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儒学宗师。他在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与朱熹同时而创构出与朱氏理学相异趣的心学思想体系,更重要的则在于他承继孔孟思想传统,尤其发扬孟学精义,倡明"天所与我"之"此心",抉发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意欲不仅使人皆成其为人,且更试图引导人不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为君子成圣贤,这就使得儒学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生活主体的普通百姓有机结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从这意义上看,陆九渊的心学开启了明代中后叶平民儒学的先河。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由此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人人可期;儒家的君子文化亦不再为经生文士所把持,而具有了普泛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王艮基于阳明心学,提出了"良知致"的学说,并进一步提出"天理良知""日用良知"的观点,强调"良知"本然、良知在百姓日用生活中;又提出了其特色的淮南格物论,强调尊身立本、明哲保身,更加注重对个人价值的宣扬。王艮在承继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尤其对"良知说"和"格物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视角贴近平民的生活,呈现出儒学平民化的特点,对儒学乡村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邹莹 《理论界》2020,(2):30-36
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以千古不易之"心"取代了宋儒的"天理",从而建构了其心学道统。在此背景下,王阳明的经典诠释以"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为总体原则,其基本内涵则是对传统的读书求道观念的反叛,而要求以经典为吾心之印证。为了使得经典可以与吾心相接,阳明以"良知"为心之本体,从而使得释经者与经典在心之"良知"的本体层面达到彻底的"视域融合"。由此阳明得以将"致良知"作为理解与解释经典的"权衡",进而将明代的"二十四民"全部纳入经典诠释的对话对象之中,最终开启了明末以情抗礼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7.
人无信不立,而当今社会普遍信仰迷失,诸多社会丑态均与此有关。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意义重大。王学,即明代王阳明的心学,其“良知”是信仰之本,“致良知”即是信仰,这对于弥补我们信仰空缺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潘志锋 《船山学刊》2018,(1):102-107
朱陆之争与王湛之辩是宋明理学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两个学术事件。两次辩论之不同点在于:朱陆之辩发生在心学与理学两个不同的学派之间,王湛之辩发生在心学学派内部;朱陆之辩是心学和理学关于本体论和工夫论的争论,王湛之辩是把本体论和工夫论糅合在"格物"的诠释中纠结在一起了。两次辩论之相同点在于:无论朱陆之争还是王湛之辩,都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关于"社会秩序维护与百姓教化方法"的探讨。从理学派与心学派两派间的争论,到心学派内部不同分支间的争论,从"理外心内"到"心与理糅合为一",王湛之辩可以看作是朱陆之争的延续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阳明心学美学蕴涵着传统中国乃至东方哲学美学的深层智慧,"本体—工夫—境界"是其内在的理论构架。本体工夫论是切入阳明心学美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传统与当代的统一、东方与西方的会通、本真与本心的辩证构成该研究的基本原则。具体研究内容则从四个方面切入:其一,从宏观的角度,历史和逻辑统一地考察阳明心学美学形成的哲学基础和理论背景;其二,从微观的角度,系统地分析阳明心本论美学的逻辑结构及其独特的审美本体与工夫论思想;其三,从比较的角度,深入地透视阳明心学美学及其本体工夫论思想与西方传统美学理路的不同;其四,从现实的角度,客观地分析阳明心学美学对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