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将后殖民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与后殖民时代的英国文学发展情况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研究的困境以及英国文学与其殖民霸权主义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以沃特·威尔逊·格雷格爵士为代表的目录派三杰,在对文学文本基本物质形态从手稿到印刷文本辨伪和考证批评的基础上,经过厘定文本讹误和四次重要的学术论战,确立了作者的神圣地位,让文学成为绝对科学化的大学学科,但新目录派最终却退出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潮。观照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刷术所带来的学术分裂期的中国乾嘉派,它能够客观对待经学作者,并形成了系统的治学方法,从而稳步发展为今天的朴学大潮,在此视阈下分析并阐明新目录派无法形成体系的原因,恰在于其过分强调科学权威性而漠视了文学本身的独特因素造成的方枘圆凿,藉此提出中国治学方法借鉴于西方文论批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18世纪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启蒙主义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8世纪前半期,以启蒙主义理性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思潮统治英国文坛,并促成了散文的兴盛和小说的兴起。诗歌的创作也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到了18世纪后半期,新古典主义思潮开始衰落,感伤主义开始流行,英国文学中也出现了感伤主义诗歌、哥特式小说等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4.
我与两个带“晚”字的斋有缘分:一是吕叔湘先生的“未晚斋”,二是陈传席教授的“悔晚斋”。未晚斋于老先生过世后,为他的外孙、英国文学专家吕大年先生“窃据”。我与大年兄是朋友,因得如野猴子入阆苑,时而出入其中。老先生有先知,  相似文献   
5.
6.
节点口头报告在《英国文学》课堂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国文学》课程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本身所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尝试欧美比较普遍的教学模式,即节点口头报告,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锻炼语言组织能力的空间与平台,通过多方位的技能训练,最终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论约瑟夫.康拉德小说中的悲剧性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的先驱,他的作品不但以印象主义著称,更以其悲剧性特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在作品中努力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表现了人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学的教学改革以交际教学法为基础的新探索,把提高学生在英国文学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将课堂教学与课前课后的阅读结合,形成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视频音频手段,使课堂成为一个语言习得和语言交际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通常具有乌托邦色彩或意识形态色彩。我们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对英国文学中乌托邦类型的中国形象加以剖析,透视英国作为中国形象的塑造者的心理动机、现实需求和深层的文化结构,阐释乌托邦类型的中国形象所具有的寄托希望、质疑现实以及颠覆现存秩序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现代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劳伦斯无疑是最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这是因为劳伦斯在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些矛盾互相关联、相互影响,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共同影响并制约劳伦斯的人生与创作的发展轨道。同时,这些矛盾促使劳伦斯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天然结合,最终成就了劳伦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