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15篇
社会学   35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通过阅读西书,赴欧留学,亲身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他的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维新变法时期的民族主义文化观、留学时期的世界主义文化观,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兼收并蓄文化观。中西文化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法国文化的认识及引荐。蔡元培认为中法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法国的科学研究、美术,特别是教育制度值得中国借鉴。他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法留学,介绍法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并在中国践行法国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3.
凌纯声先生1930年的赫哲族田野调查是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界一次科学的实地调查,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从现代中国提倡和注重实地调查研究的学术背景来审视这次田野调查.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逐渐从吸收传播"西学"向研究中国历史、社会、民族文化转变,朝着"本土化"的方向努力,从而形成了提倡实地调查研究的学术风气,而且中国学者进行了多次学术实践.这次田野调查与那个时代的学术背景密切相关,并且体现出其学术背景.本文还论述了蔡元培先生与这次田野调查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东京的“励志会”“亡国纪念会”“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杭州的“兴浙会”“浙会”“浙学会”和上海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进步团体均是光复会的来源。陶成章与龚宝铨受东京浙学会和军国民教育会的派遣,前往上海创建了光复会。光复会初建时,考虑到应由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出任会长,于是有着清朝翰林头衔又倡导反清革命的蔡元培被推为首任光复会会长。光复会创建伊始,即将反清作为革命目标。  相似文献   
5.
民国是一个国力衰微的时代,但它却盛产大师.章太炎、蔡元培、陈寅恪、梁漱溟、梅兰芳、徐志摩、闻一多、张爱玲、梁启超……他们在文学、哲学、史学、语言学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还有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这样的大画家,鲁迅、沈从文、郁达夫等享誉世界的作家,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民国为何会出现这种百花盛开、百家争鸣文化盛景?  相似文献   
6.
1919年5月,在营救完"五四"被捕学生后,蔡元培毅然辞职北大,引起教育文化界的震动。当时各大报纸都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其中《申报》报道尤为系统详尽,分析透彻。关于蔡辞职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固有的校长问题之外,还有北洋政府中安福系势力的逼迫,北大内部愈演愈烈的新旧之争,蔡元培的个人原因等。此次辞职风波亦折射出民国时期复杂的社会层面,学生运动亦朝着一个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主要以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理念为例,在他就任北京大学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的一流学府。蔡元培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不仅在当时领先于世界,而且对今天我国的大学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芳 《现代妇女》2014,(10):160-160
20世纪初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所提出并推行的“兼容并包”理念,一扫北大以往“好同恶异”的封建阴霾,令其焕然一新,奠定了北大在中国的地位。即便是现在,这种理念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管理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一定要以"学"为最高价值,离开了"学",大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大学所承担的使命,历来有这样两点:一是研究学问,二是造就人才。后来,根据变化了的现实,又增加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功能。但所有这些无疑都必须通过"学问"。因此,归根结底,大学所承担的最伟大使命是研究"学问",是学术事业的提倡。所以,中国大学的精神之父蔡元培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