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00篇
  免费   2310篇
  国内免费   390篇
管理学   9495篇
劳动科学   383篇
民族学   969篇
人才学   1094篇
人口学   360篇
丛书文集   16321篇
理论方法论   2977篇
综合类   33323篇
社会学   4024篇
统计学   225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5篇
  2022年   799篇
  2021年   960篇
  2020年   1330篇
  2019年   1461篇
  2018年   694篇
  2017年   1160篇
  2016年   1486篇
  2015年   2342篇
  2014年   4749篇
  2013年   3879篇
  2012年   4890篇
  2011年   5170篇
  2010年   4632篇
  2009年   5047篇
  2008年   6145篇
  2007年   4468篇
  2006年   3321篇
  2005年   3467篇
  2004年   3043篇
  2003年   2740篇
  2002年   2322篇
  2001年   2047篇
  2000年   1529篇
  1999年   823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员工越轨创新是一种具有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矛盾型创新行为.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206份员工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悖论式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心理安全感与领导能力可信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悖论式领导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心理安全感在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领导能力可信性正向调节心理安全感在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即领导能力可信性越高,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描述安徽省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并实证考察安徽数字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中,安徽省数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势头良好;2011-2019年,安徽省包容性TFP年均增长1.93%,技术进步是安徽省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来源;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安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这一促进效应不仅受到数字金融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存在人力资本的调节影响.为进一步加快安徽包容性增长,实现共同富裕,建议加快推动数字安徽建设、加强目标人群数字金融素质、注重防范数字金融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5个典型餐饮和酒店品牌的顾客在大众点评平台的评论作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行业中实际存在却并未引起理论关注的问题——主动服务悖论。研究发现:(1)弱主动服务行为是有效避免服务冗余、解决悖论的服务类型,这一新概念的核心特征是自发性、准确性和共情性,指员工是在服务过程中侧面地准确了解到顾客潜在需求后,站在顾客立场,为顾客提供适宜的、细腻的主动服务;(2)弱主动服务行为能为顾客创造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即无预期惊喜,这一影响的中介机制是顾客自尊的提升;(3)弱主动服务行为的效应最终促使品牌与顾客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意境的"关系"(guanxi),即顾客品牌缘分,包括品牌投缘、品牌类亲缘、品牌惜缘3个维度。本文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观点,为解决主动服务悖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鹏程  刘善仕  刘念 《管理评论》2021,33(11):157-169
数字化时代,制造企业通过组织模块化设计提升服务创新绩效成为服务化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关于组织模块化能否以及如何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出发,探讨组织模块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通过对285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1)组织模块化设计有助于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2)大数据分析能力在组织模块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组织敏捷性完全中介组织模块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4)存在组织模块化-大数据分析能力-组织敏捷性-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效应;(5)环境竞争性正向调节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表明随着环境竞争程度的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显著增强;(6)环境竞争性对组织敏捷性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然而无论环境竞争程度如何,提高组织敏捷性都能够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本研究深化了组织模块化及其作用和优势的研究,并为数字时代制造企业组织架构创新、服务化转型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理论衰落的论调和担忧激励了理论创新。在诸多创新方式中,理论综合是重要的一种,具体包含了理论折中和理论合成,且主要发生在宏观范式之间或内部,由此形成了四种主要的理论综合方式:范式间折中或合成、范式内折中或合成。理论合成的严格理论与理论折中的实用性分析框架之间,还存在较多模糊地带。更多的研究既没有清晰的理论创造或运用,亦没有明确的折中分析框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关系"理论已逝"的论断已成事实。在理论合成与理论折中之间还存在一种理论综合的方式——理论回归,即从相关的多层次和多学科理论中拟合出简约且共性最大(或平均差异最小)的基础路径。所谓"基础路径"即介于宏观哲学元理论或思想传统与具体学科内理论之间的、若干相邻学科或理论共享的、具有一定范围内共识性的研究议题及解答思路。以国际制度研究为例,大量的经验研究虽然时常没有明确的理论地位,但并未完全脱离多层次的理论基础,而是逐渐形成超越具体学科及/或理论的五大基础路径:权力—结构、理性—功能、文化—建构、历史—阶级、反思—批判。  相似文献   
6.
江南名山是中国名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的开发和利用为古代文人和知识分子所主导,是当前完善名山风景建设的关键因素,而诗词文本则是江南名山形象构建的见证。本文以江南名山茅山为研究案例,结合元代刘大彬所著《茅山志·金薤篇》中记载的茅山相关诗词及网络搜集的补充诗词为文本材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形成包括山地、生物、天象、气象资源等在内的十五个初始范畴和自然资源、文化特征、审美活动、行为互动、建筑设施五个主范畴,进而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6进行词频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情感意象分析。分析发现诗词文本中自然资源构成了茅山风景区核心景观资源。情感意象分析发现,中性情感比重最大,"归隐"频次最高,反映出诗人普遍以茅山寄托隐居志向,积极情感多表达诗人对自然资源的由衷喜爱。最后构建江南名山形象塑造过程的模型,认为永嘉之乱后江南名山得到了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风景要素,是形象认知的起点和自然供给力。宗教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山岳诗文的创作,二者构成重要的文化供给力。隐居和游观活动的兴盛则是江南名山文化吸引力的重要体现。总结得出了茅山江南名山形象,为后续江南名山形象认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诈骗罪与强迫交易罪的关系可以发现,通过强迫手段侵害财产处分自由的强迫交易罪在我国刑法中被归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且量刑远低于诈骗罪,因而诈骗罪不可能处罚通过欺骗这一平和手段侵害财产处分自由的行为,内涵于财产处分自由之中的实现财产处分目的不是诈骗罪的保护法益.基于此,虽然骗取捐助行为中被害人没有实现捐助目的,但由于其并没有对捐助行为的经济回报产生错误认识,因此不存在财产损失;同理,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也不能归责于行为人.再考虑到骗取捐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诈骗罪和相关罪名的刑罚不匹配,因而骗取捐助行为不成立诈骗罪.但骗捐行为可由其他罪名规制,且有必要设立"骗取捐助罪"专门打击骗捐行为.  相似文献   
8.
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直接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根据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旨在揭示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1199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组织认同负向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且同时负向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技术创新不仅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体现,也是生态在技术层面的诉求.我国的生态技术创新刚刚起步,还存在两大微观践行困境:一是企业的生态文化困境,即不少企业还是秉持狭隘的发展观念和本位主义思维;二是公民的生态行为困境,即生态产品的高价格让许多公民望而却步,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影响下的炫耀性消费和符号性消费此起彼伏.针对以上困境,国家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执行制度,并强化生态考核指标;要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落地公众生态监督;不断提倡绿色减排,重点打造绿色生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东北地区479份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差异问题.结果表明: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技术采纳意愿和应用行为偏差较大,偏差率为60.75%,且家庭农场经营禀赋特征差异显著,以正一致为参照组,此偏差主要受性别、年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土地流转年限、经营收入、是否是示范农场、风险态度、技术认知和现实情境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和经营收入会加深偏差程度,其他因素作用相反,且除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外,对节水灌溉的技术成本感知和资金扶持力度影响程度最大.该研究结论对调动家庭农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