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7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1690篇
劳动科学   134篇
民族学   133篇
人才学   270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2150篇
理论方法论   383篇
综合类   4926篇
社会学   738篇
统计学   6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732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1204篇
  2007年   872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市场传统经济环境中绿色技术创新往往不足,什么因素更有利于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创新地条件是否会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偏向性影响,现有研究并未形成共识.利用2007—2013年中国184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衡量非期望产出,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绿色技术创新,检验创新地特征尤其是医疗卫生条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后果.结果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激励存在条件依赖且选择性偏好表现出异质性,即医疗卫生条件越优的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越强,且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富裕程度和不同地域的城市的医疗卫生条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这可能源于医疗卫生条件更优的城市更有利于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正向激励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更利于城市朝绿色技术创新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并且增速上形成中西部对东部地区赶超之势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否可以支撑其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24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比4种要素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进一步运用4种最重要要素的偏效应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在要素禀赋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同东部地区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且大多数城市的重要投入要素已经具备了支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因此,要实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要素禀赋构成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补“短板”政策,又要通过推进数字资源的平衡布局来改变城市之间的数字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以构筑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矫正要素资源失衡错配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文章在Aoki(1)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区域间、行业间以及行业内部多层次特征的资源错配分析框架,运用SFA方法估计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多层次识别、分解和比较中国的资源配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过去的要素循环中,行业内层面要素流动障碍对TFP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业间以及区域间层面并不明显;工业比其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造成的TFP缺口更大。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存在严重的资本投入过剩,而农林牧渔业以及部分服务业则存在人力资本配置过高的问题。在区域层面,存在西部地区要素投入过剩而东部地区要素投入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区域间的技术差距已成为引起TFP损失的第二大因素。测算结果有助于确定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和轻重次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畅通要素循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着眼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关系,对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选取2006—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及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明显;除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外,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创新要素集聚在省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省域内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0—2016年重庆37个县(区)面板数据,使用序列DEA方法测算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考察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2000—2016年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明显,并且重庆市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其次,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研究还发现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六项要素解构体系,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新型指标体系,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评价体系与实践数据。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及其环境,从创新、应用和支撑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技术团队、研发成果、生产条件、需求市场、政策环境和服务支撑六大要素及其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近五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了测评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近五年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由技术与成果要素组成的创新维度增长幅度最为显著,是当前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9.
利用1995—2014年统计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差距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呈快速发展趋势,内部差距最大的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尽管国外市场增长迅速,但国内市场规模对产业发展差距的影响更大。加快产业发展和缩小区域差距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之间,横隔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双重城镇化率的存在,源于与资本原始积累相依存的城乡二元体制与要素价格剪刀差。通过该制度的设计,人为地降低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以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在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这种城镇化模式还有发展的空间,当农村劳动力供求出现“拐点”,这种城镇化模式就难以为继,客观上要求必须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取代传统的城镇化。用户籍人口城镇化取代常住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对外来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渡性措施,或作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过渡性措施。但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其利益最大化的模式,是既保留农村户籍又持有城镇居住证。这就决定了双重城镇化率将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