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11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作者"消失形成巨大的话语空场,激起了无数有关文本阅读的理论战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解构主义对各路思想的吸收借鉴和翻转使用。通过文本-修辞-阅读的视角递进分析,可以发现解构作为阅读策略不仅囊括了哲学与文学的互释,能指的自由游戏,还注重挖掘文本的内在逻辑,揭示阅读的双重效果以及修辞的运作机制,因而具有一种不断推进和自我增强的阐释力量。  相似文献   
3.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后,在国内翻译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不乏误解。对于德里达后期提出了“确当的翻译”的概念。翻译界有几种不同的理解。结合德里达的文章本身以及他的整体理论发展脉络来看,其中只有一种理解最接近德里达的原意。探究形成这些错误理解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接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什么是确当的翻译”为研究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从而消除众多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误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解构主义的要义即"延异"或能指间差异的自由游戏。基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理论立场,它与生俱来是与文类范畴、文类等级、文类规则等传统相背离的。解构主义文本观取消了文学分类亦即文类范畴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在证明文本与文类归属关系的多样性、取消文学独创性和文学本体的存在,从而在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过程中,解构主义又认可了文类的存在。这种复杂矛盾的文类观揭示出解构主义的自我消解性。德里达解构主义在西方文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解构主义之眼来审视西方文类理论史,实质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历史。仅因逻各斯中心主义就试图彻底废弃文类范畴、文类等级、文类界限的做法无疑值得商榷。此类问题的存在,无不与解构主义过度张扬的非理性特征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下的服装具有非常规性,创意性十足,带给人视觉效果震撼,使人印象深刻.制作出的服装在美观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兼具实用性,不失服装原本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7.
拼布艺术从生活中产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简单的零碎布料拼缝发展至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无不体现着解构主义的艺术观念。本文从拼布的材料和工艺出发,研究现代拼布工艺材料的创新性应用,探讨现代拼布的工艺创新、艺术内涵和市场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法国结构与解构主义思潮的起源与推动力都源于符号学的发展,列维·斯特劳斯通过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人类学研究领域而开创了结构主义运动,之后符号学又被应用于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于符号内部能指与所指关系的颠覆性思考,又促使结构主义向解构发生转变,从而深刻地改变了哲学提出问题的模式。另一方面,法国的结构/解构主义思潮也促进了符号学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对现代服饰设计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极大丰富了现代服饰设计的表现手法.解构主义通过堆砌、反讽、拼接、变异、镂空等表现手法,将时空概念模糊化,重新表现不同时期、民族、地区、流派的风格.通过消化和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实现艺术表现的最大可能.苗族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正是解构主义应用于现代服饰艺术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基于解构主义视角就苗族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在推动信息多元化的同时,却也导致了网络话语格局的非理性化。本文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研究基础,先对该理论进行了简单概括,然后围绕"解构主义"、"道德祛魅"、"超真实"等后现代主义概念对网络话语格局的理性缺失作进一步分析,以期找出该媒介文化现象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从而为当代网络话语格局的理性化回归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