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225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1015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以"三言"为方式,以"论道"为目的,而在体道的过程中,多以寓言加以呈现,其间使用了大量创造性的词语,在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文献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回响。在具体使用与书写间,庄子采取词语链的形态作递进式的体道认知,与文学创作构思颇为契合;而我们通过对其词语的诠释观测他对文道本论的构建,考量其对文学创作鉴赏理论的献益,尤其是喻理在像的书写给予文论的启示,均可获得新的意涵与省思。  相似文献   
2.
网络用语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交际工具,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可以满足网民特定的表达需求.特别是不同地域的方言词语,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表达了网民的多种情绪以及调侃的心理.针对网络用语中融入方言词语的现象,文章对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相关语料进行阐释,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的具体分类以及生成条件,深入探讨网络用语中方言词语产生的现实影响,以期了解此种语言现象产生的背后规律.  相似文献   
3.
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调的词语使人有寒冷的感觉,暖色调则让人觉得温暖。词语同样有冷暖色调之分,冷色调的词让人消极失望,产生犹豫阴暗的感情;暖色调的词给人积极正面的力量。词语冷暖色调的感受,受人的主观心理、生活阅历影响。个人主观情感和生活阅历的差异,对词语冷暖色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创作过程中,词语冷、暖色调的运用,会营造出截然相反的氛围。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词语的冷暖色调,以更好地理解词语在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对<大唐天竺使之铭>进行了全面研讨,并提出相关结论.首先,就碑铭的篆额书写风格,指出其对汉碑额篆书风格的继承和创新特色,并论证碑额"出"(之)应释为"之"字之不谬;其次,对碑铭正文文体指出其是唐骈体文,略述其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对碑铭的主题思想作了概括,指出有一定文学价值.最后,对碑铭某些词语释读予以辨析,这是本文重点所在.本文以照片为准,寻绎碑文,证诸典籍,多方论证,试图对时贤校释,进行清理,管见所及,试作新释.  相似文献   
8.
时光倒流十年,大概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会出现“人肉搜索”这个词语,更不会想到,给人以最大自由的互联网,也会成为“多数人的暴政”的工具。人们发现,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被人盯上,短时间之内,你的所有资料将在网上公布,所有生活细节将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古书的真伪是一种科学方法.遗贤、影响、其一曰、昏迷、来世、师古、放牛等词语仅见于《古文尚书》,终周秦之世杳无踪迹,直到汉代以后文献才“重新”出现.《古文尚书》中的这些晚出词,是作伪者“不能完全阻止他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向笔底侵袭”的明证,藉此可为《古文尚书》的辨伪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方言中的不少词语历史悠久,弄清楚它们的来源,不仅是现代河南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河南话中蝉的幼虫有"爬叉"和"老故融"两种叫法,"爬叉"源于爬行义的"爬沙(扒扠)",最早见于唐代文献;"老故融"源于缓慢蠕动的"蛄融"(或写作"咕踊"),二者得名的缘由相一致。称锄柄为"锄橿"之"橿"在《说文》中已有解说,其实它与杠杆的"杠"原为一个词。表示等份的量词"亭(儿)"与"订""停"都表示均平的意思,它们有语源上的关联,方言中作为量词的用法也由来已久。"杌树"的"杌"表示截去、截断之义,在汉魏时已有用例,文献中的"杌树"与"兀树""髡树"意思一样,"杌""髡"与"兀"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