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411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628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论语·颜渊》"棘子成曰"章注疏来看,各家对文质关系的认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由《论语集解》、皇侃《义疏》简单强调文、质之异,到邢昺《注疏》指出文、质之同,再到朱子以"质本文末"来重申文、质的不同地位,最终在船山那里发展成为"忠信为主,质内文外"思想。从清儒对"棘子成曰"章的疏解来看,船山关于文质关系的认识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经典诠释的方法论,在此方法的指导下,可以从训诂的角度获知,"鞟"字实际包含着文、质两方面的义涵,而"棘子成曰"章其实是围绕对"君子"概念的不同理解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4.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都需要方法的指引,需要遵循正确而适当的方法,拥有一套系统而高度自觉的方法论理念乃是一个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研究方法问题,一是训名释义,二是思想诠释,三是比较异同,四是知人论世。要而言之,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需要正确地训名释义,恰当地在字里行间进行阅读和理解,完整地并符合其思想本义地诠释思想家及其文本的思想,乃至在比较中诠释,在诠释中比较,并最终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和途径获得对古今中外政治思想史的贯通性的宏观认识与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5.
《论语说》初成于贬官黄州期间,在诠释过程中,苏轼利用《论语》中的某些思想资料,结合时代主题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融会贯通,综合创新,打破成见,自出新意,呈现出了疑经改经、杂采众说、阐发性命之说和掘发政治意蕴的诠释特色,在《论语》诠释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魅商作为领导魅力的一种测量方法,有智商、情商、灵商、胆商、德商、财商等六种商整合而成。把这六种商结合起来,可形成六种领导魅力的缺陷,即智商很高、情商不高,情商很高、智商不高,灵商很高、胆商不高,胆商很高、灵商不高,德商很高、财商不高以及财商很高、德商不高,以此可测量领导者是否具备领导魅力,或者领导魅力的高低。与此同时,把这六种商结合起来,亦可组成三种领导魅力中的典范,即智商很高、情商很高者,灵商很高、胆商很高者,以及德商很高、财商很商者,这三种魅力的典范是横量领导魅力的最高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5,(4):32-36
王阳明作为明代儒学发展的代表,他对《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从他诠释《大学》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对《大学》古本的重视,对《大学》主旨的心学化理解以及对《大学》中概念与义理的独到诠释,他的诠释方式是以他的心学思想为基础的,通过研究王阳明对《大学》的诠释也可以更好的理解王阳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是以经典诠释为基础的哲学之思,释经方法与本体追求密不可分地存在于哲人的经典诠释中。王弼为玄学之宗,其哲学语词、表述方式及思想指向,既继承又超越了两汉时期的天人相应之学,同时也为东晋时期佛教的讲论与传播提供了格义所需的思想依凭。基于经典诠释的变迁,追溯王弼哲学渊源,可以发现,王弼哲学主要通过汉末荆州学术及其经典诠释方法,同两汉思想传统历史地关联起来。当他秉持"得意忘言"的诠释理念,以"注""指略""略例"等释经方法,解读《老》《易》及《论语》时,诠释出的本体之"无"不仅贯通天道与人事,而且也启发了东晋士人对般若"空"义的解读与体悟。  相似文献   
9.
10.
台湾地区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但两地间的文化仍有一定的差异性,赴台求学的陆生研究生都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诠释现象学的方法,揭示了陆生研究生在台文化适应过程中普遍面临制度、自我心理、社会环境等三个层面的障碍,总体呈现深度区隔的状态。即便如此,他们并非西方文献中所言的"弱势群体",西方文化适应理论在解释陆生研究生在台的文化适应中存在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