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5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和母女关系,着重探讨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孝爱观和教育观在美国华裔及其后代身上的传承与延续,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婚姻下男女不平等的关系,儒家敬老爱幼的传统以及中国母亲的批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谭恩美小说中的"他者化"中国是其通过家族往事追寻族群记忆的重要步骤之一。由此,谭恩美不仅向读者呈现了被销声的华裔的生存境况,更是通过对华裔历史的重建肯定了整个华裔族群的存在。这些便是谭恩美对华裔群体身份的独立思考,也是其小说里的中国故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一出版就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从最近十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看,不论是文章的数量,还是文章的质量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展开解读。但是,系统回顾小说《接》的国内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当前对该作品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主题内容过于集中,研究视角狭窄且多重复,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小说《接骨师之女》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其前景也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喜福会》中的文化乡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自1987年以来先后15次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母亲",并且书写中国"母亲",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就表现了母亲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小说中,母亲们背负着离根落叶的痛苦,艰难地挣扎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冲突中,但她们竭力把中国文化传递给女儿们,以期守住自己的根.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苦苦地在白人主流社会的夹缝中寻觅着"我是谁", 经过痛苦的反抗和挣扎后,曾经迷失的她们最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她们终于明白,只有"母亲"是自己的根.弥漫故事始终的中国文化表现了作者的文化乡愁,为海外华人的寻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5.
长期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中着重表现了中国移民的母体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的对峙,文化身分与文化认同的问题存在或产生于居美华人与其他族群的冲突,以及居美华人自身男女之间、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的对峙、冲突和矛盾中。但每部小说以母女和解为结局,不仅反映了作家对文化多元化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还表达了她的多元文化共存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成名之作,描写女主人翁温妮在中国的不幸婚姻所带来的磨难和艰辛,以及离开故土来到美国后因文化差异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主人翁温妮的神话原型和人格面具,探讨东方女性身上所共有的善良、勤劳、忍让、宽容、坚强的美丽品质,为东方女性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的写作主题一直离不开关于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家族史,而《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最具自传性的一部,也是描写母女关系最深刻的一部。谭恩美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定位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明、东方信仰与西方价值标准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小说诞生之日起,批评界就存在对其作品中女性主义与东方主义的争论。针对某些批评者指出的谭恩美作品对女性主义的探索是一种东方主义的再现,笔者认为谭恩美在选择女性主义的主题时并没有妥协性地"自报家丑",而是刻画了独立自主的华人女性形象和儒雅深情的男性形象,并通过对中国意象的书写提高了自己作品的美学价值。同时,在此尝试用中国的一些文学批评观点去阐释作品中的部分内容,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提供些许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小说叙事与《圣经》文本有密切的关联,这是被研究者所忽略的。一方面她吸纳了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突破了东西方的界限来探究人性深处的罪恶和良善,另一方面她对《圣经》资源的利用也表明中国故事同样可以借助于《圣经》资源来完成叙事。这是值得中国当代作家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记忆是一种回溯过去的心理形式,其在功能上显示为一种储存机制。而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它既是记忆的载体,又是记忆的场所。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对记忆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她的作品中记忆元素贯穿始终。如果从记忆书写的角度去审视《接骨师之女》则会发掘出该作品多层次、多角度的多重记忆书写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