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03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随着“外部风险”被“人为风险”替代和主导,西方发达国家积极推动传统风险沟通向现代风险沟通转变。后发国家在全球化风险和本地化风险双重冲击下,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我国互联网新媒体浪涌式发展,催化了风险沟通主体与互联网新媒体手段产生“粘合”及“轮推作用”,迟滞型风险沟通由此向后迟滞型风险沟通嬗变。透过转基因食品风险辩论案例交互机制,发现后迟滞型风险沟通存在“局部性突破”和“局部性落差”双重不确定性效果。为此,可通过主动预防型理念、“共同体”结构、“多速整合”机制、“互联网+”手段、政府职能的“五位一体”再造,实现对后迟滞型风险沟通不良后果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基因食品行业乱象纷纷,其中尤以标识缺失、虚假标识、标识混乱现象最为普遍,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中国相关法律尽管不乏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明确要求,以及冀望借此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良好意愿,但是不切实际的立法意旨与略显陈旧的管理方法使得转基因食品标识处于事实上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状态.只有在比较法视野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科学立法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改革,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标识需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不应扭曲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当前,中国转基因产品市场的标识情况较为混乱,食品标识不规范、存在误导性等问题凸显。造成标识管理不规范的原因在于,中国关于转基因标识制度的立法存在不足,且在实践中存在执法不严、查处难度大、媒体报道不恰当等问题。转基因标识制度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形成的非理性社会心理认知,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政策制定等途径进行正向引导及纠正。为此,要大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加大制度规范和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媒体报道行为。  相似文献   
4.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1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新的基因信息可以按照要求转入另一种机体,借以提供一种手段来改造作物的性状和改良家畜品种,或生产安全高效的药物,或制作预防严重疾病的疫苗,或进行基因治疗,或制作一系列的食品或蛋白质等。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外部信息传入特别是信息内容可信度对消费者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的影响对中国政府转基因科普宣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江苏省消费者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信息内容可信度等因素对消费者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的影响,具体来说,定量研究积极属性信息内容和消极属性信息内容对不同风险人群(所有样本、低风险人群、高风险人群)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信息传入更容易影响低风险人群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积极属性和消极属性信息内容可信度分别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低风险人群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且前者的作用较大。积极属性信息内容可信度对高风险人群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的影响较弱,而消极属性信息内容可信度对高风险人群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乌尔里希·贝克对“无知”的界定为探究转基因技术风险的成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他归纳了五种类型的“无知”:对风险知识的有选择性的接受与传播、知识的不确定性、误解和错误、认识的无能、不愿认识。五种类型的“无知”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实践的结果,一类则源于主体认知的局限。因此,在正视转基因技术风险的同时,要通过自下而上的“亚政治”以及跨越学科界限、民族国家界限的“跨界治理”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转基因生物的迅速发展,围绕其监管问题已形成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两大不同监管制度体系。本文分析欧美转基因生物监管政策分歧的国际影响,以对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新增了一个条文,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但仅此并不能彻底解决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导致其标识困难,我国现有涉及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定存在诸多缺陷,弱化了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可执行性。为了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规范转基因食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国务院可以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条例。转基因食品安全条例应当在明确界定转基因食品含义的基础上,将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转基因食品的独特代码、阀值等作出规定,同时注意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之间的配合、衔接。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等带来了潜在危险,在全世界引发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广泛争论。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其安全与否,而是要通过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变迁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轨迹,分析其制度变迁的原因,从利益驱动机制、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协调机制三个方面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通过研究,期望为我国政府在转基因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