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09篇
人才学   6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24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512篇
社会学   404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2.
刘远来 《源流》2015,(3):64
春回大地品《源流》,篇篇精彩"卷首语";窗外佳景无意赏,内容丰富吸眼球;"老区风采"特色浓,"专题"鲜明意味长;根植老区底蕴厚,八方文明齐颂扬。夏日炎炎品《源流》,"特稿"高雅引瞩目;似火热浪悄然去,淡淡墨香扑面来;能祛虚火"小言论",新知让我眼大开;甘苦滋味数"人物",怡情益智美名扬。秋高气爽品《源流》,无限风光任君赏;"老促会园地"闪亮,  相似文献   
3.
当个人记忆成为一个群体成员身份的标志时,个人记忆就转变成集体记忆,每个群体、社会的集体记忆都有自身的一套文化规则。重庆黔江积富村曾氏宗族是从重庆酉阳细沙河迁移而来,至今经历了十六代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宗族内的一部分文化符号和记忆逐渐遗失,但如"字辈"等较有特色的宗族文化却依旧沿用,曾氏宗族成员依然会按照自身宗族记忆来祭祀、修订族谱、编排辈分。通过非文本的记忆可以追寻宗族历史,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实现宗族集体记忆的重构与再造。  相似文献   
4.
优雅地老去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它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老年人健康杀手。老年人是以清醒的神智安享天年,还是以目光呆滞、记忆丧失的状态成为家人的负担,老年人该如何避免阿尔茨海默病,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大卫·斯诺登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是全球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顶尖专家之一。为了找到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他从1986年起,对678位年龄在74至106岁的修女,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每年对她们进行一次脑力测试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5.
丁丁 《北京纪事》2015,(6):89-95
俗话说,"老妈抱孩子——人家的."但我的保姆赵阿姨,却一直视我如亲生儿子,并和我家维持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谊. 出生后5天,赵阿姨把我抱回家 我儿时最早的记忆大约就是赵阿姨家了.赵阿姨名字叫赵香兰(化名),是家庭妇女.她的丈夫叫李汉斌(化名),在京郊一个煤矿当会计师.  相似文献   
6.
杜长亮 《生存》2020,(9):0095-0096
高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对语文学科有了清晰的认识,所以高中的教学就不再是将学生带入语文学科文化世界这么简单。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培养学生欣赏文章、阅读文章、创作文章的能力。我们需要多散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对文章提出疑问和见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8.
9.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