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张耐冬 《国学学刊》2021,(1):61-67,143
建安时期,曹操以司空、丞相的身份控制东汉朝廷军政大权,军祭酒是其府中重要僚属。当时曹操不能以大将军身份主政,于是设置这一职位用以弥补司空府无僚佐主理军务的制度空白。这一职位并非"军师祭酒"的别称,地位上也不能与军师、军师祭酒相提并论。曹操平定北方后,军祭酒的主要职能从军政转为行政,随着魏国朝廷的建立,其政务功能也被魏国官僚机构取代。  相似文献   
2.
打折的智慧     
邻居男孩大学毕业后,折腾了一年多,天女散花般投简历,不断参加各种面试,都练成"面"了,还没有找到工作.事实上男孩外表阳光,口才流利.硬件软件都过关.按理说找工再难,也不至于都一年了,还在家里啃老.  相似文献   
3.
王缨 《领导文萃》2009,(20):97-101
战国中期,上天赐予了秦国一次伟大的机会,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变革——商鞅变法。司马光当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资治通鉴》当然不会落下这次记载。  相似文献   
4.
汉城青门考     
汉长安城之青门,历来多说所指系城门,后又有改名之说,经考核文献和考古材料,结合现存遗迹,作者指出后世所说的“青门”系宣平门。  相似文献   
5.
熊凯 《江西社会科学》2001,(11):153-155
孟子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极成体系,它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学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对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政治思想的内涵、条理脉络、主要特征及其深远影响等加以探讨,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和“劳来”的意义与其本意相差甚远,某些专业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注解也有不妥之处。本文就这两个语词的本意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的管仲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一匡",建立了千秋功业,但学者们对此看法并不一致.就儒家学者孔、孟、荀来看,孔子赞之"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认为管仲佐桓公乃"三王之罪人",荀子从"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事功.孔、孟、荀在品评管仲中表现出的不同,反映了三家在学说体系上各有取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南海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地缘能源双因素叠加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能源重要运输通道,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基地。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激烈博奕的严峻现实,化解和规避中国企业开发利用南海石油的困境与风险,积极推进“强而不”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维护国家主权、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9.
虽然学术界对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尚有争论,但却认同汉武帝尊儒之事实,武帝尊儒的动机,是为了夺取军政大权,加强中央集权,虽然由于窦太后的反击而失败,但为其后的统一思想奠定了基础。大权在握的汉武帝并未实施"独尊儒术"之策,而是采取"王道杂之"之术以加强中央集权。其实,尊儒也好、"王道杂之"也罢,其目的都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10.
3.0版的"中国威胁论"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主观认知,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不和谐的音符,是由于对中国崛起的过度阐释造成的。"国强必"的陈旧逻辑不适用于中国。叫嚣"中国威胁论"是不合时宜的,也注定是行不通的。中国梦的目标是和谐,表征了对和谐世界的追求,而不是对权的迷恋。假以时日,"中国威胁论"将会渐行渐远,中国机遇论将会成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