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7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17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58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56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位于准噶尔与西藏往来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雍正帝征讨准噶尔期间,在青海进行了严密的战略部署,调兵驻守青海要地噶斯并特派大臣驻西宁管理军务,在西宁多备兵力,采买和转运军需,青海蒙古亦参与其中担任向导、驻防台站。清朝在青海的军事计划为清军提供了充足的兵力援助和军需补给,防守青海要地阻止了准噶尔觊觎西藏、青海,保证了清军侧翼的安全,有利于清朝西北边疆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3.
2016年7月,时任北京市广外医院副院长的刘云军作为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医疗队队长,带领北京医疗专家一行5人,"组团式"前往青海玉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医疗援青工作。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刘云军第一次参加对口支援工作了,早在2012年,他就参加了医疗对口支援新疆和田的工作。一开始,妻子常宇娟对刘云军援青的决定并不认同。理由很简单,常宇娟也是一名医生,平时工作早出晚归,还要经常值夜班。女儿又面临高考,需要家长全身心地陪伴。可是,相伴多年,常宇娟又深知丈夫的理想和抱负。在"大家"和"小家"的抉择中,她最终选择支持丈夫的援青工作。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发改委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左新文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一大堆文件,忙碌是他工作的常态。拥有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学习工作经历和高级经济师职称的他,具有丰富的行政审批工作经验,而作为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干部,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挂职青海玉树州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任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项目部部长,则是他职业生涯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6.
7.
青海大学     
《学术界》2015,(1):256+334
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随着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8.
9.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和乡村社会建设工作的战斗堡垒。在青海牧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的政策在牧区基层社会贯彻落实,事关牧区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事关推进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以青海牧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塔村为个案,观察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文章认为,基层党组织在牧区社会中,不仅夯实了基层组织,建成了敢于担当、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还改变了村容村貌,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牧区乡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沿着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走廊、文化通道,中国正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学界以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历史地理、经济贸易到宗教文化,延伸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制度到国家文化安全等诸多方向。学术领域多元交汇的研究态势已经形成。以地域文化为分野的研究传统,如敦煌学、西域学、龟兹学等形成体系;在传统的丝路文化节点之外,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地区文化。随着国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战略推进,对丝路青海道的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文化多元的丝路青海道在魏晋之后,特别是吐谷浑时期替代了河西走廊的繁荣,连通中原;在当代又面临来自中亚的宗教文化、跨界民族文化的冲击。本文以丝路青海道的文化特征为切入点,探讨这条古老的陆地通道上的民族交融、文化变迁,以及当代的多元文化品格。讨论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地缘文化特征的"边缘"地区,如何统筹、平衡,建立稳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出新时代实现青海道的复兴,必须建立和谐的生态发展体系,即健康的文化体系、特色的城镇文化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