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2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55篇
社会学   169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自大西洋奴隶贸易伊始,欧洲殖民者就已着手建构一套殖民话语,运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西方描述为先进、文明的社会,而非洲则被贴上落后、野蛮的标签,从而为海外殖民扩张提供思想上的论证。随着种族意识的觉醒,非裔群体开始与各种侮辱性的名称进行抗争,旨在实现自我命名的权力。最终,他们从注重先天生理特征转到关注社会文化因素,从一个被言说的客体转变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这种命名与被命名的过程映射出殖民与反殖民话语的消长,对非裔美国身份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裔美国成长小说大多讲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文化冲突的困惑,主人公多被“社会疏离”,处于“黑白”的困顿与矛盾中,文化的张力塑造着他们的性格。非裔美国青年人所处的双重文化交织场域和其所面临的双重文化困境是成长小说中反映的最为重要的问题,非裔青年的成长过程就是对此问题的不断调试过程。以《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为例对非裔主人公“迷惘与回归”的成长模式进行探讨,指出非裔青年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回归黑人文化传统才能建构真正的主体身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亚裔美国人的故土利益游说发展缓慢,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族裔游说普遍面临的爱国主义困境,亚裔内部多样性导致的重大不团结,亚裔次族裔故土间的相互矛盾。这使亚裔美国人故土利益呈现高度分化,主要包括完全对抗型、部分对抗型和非对抗型三种:完全对抗型游说很大程度上会使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利益零和博弈在美国国内政治得到完整体现;部分对抗型游说使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显著映射在美国游说政治中;而非对抗型游说更多反映的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为应对亚裔美国人游说的可能发展,中国需要准确判断美国族裔游说的未来发展趋势,准确判断亚裔内部各次族裔团体的游说能力和影响力的可能变化,预判未来涉及中国的游说议题的可能发展。中国应以上述判断为基础,以亲大陆华裔为核心,联合友好的亚裔次族裔团体和其他族裔团体,推动亚裔游说朝向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非裔美国文学特有的一种修辞策略,喻指根源于泛非洲文化阐释体系。盖茨通过融合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概念,吸收和借鉴索绪尔符号学的分析模式和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喻指理论。喻指理论立足黑人阐释学和黑人土语的修辞策略,以研究非裔美国文学中存在的隐喻修正、言说者文本、说话文本和重写言说者文本等四种双声文本关系为核心,发掘后辈文本对前辈文本的差异性重复和修正,将语言分析与文化考古相结合,揭示非裔美国文学的双声性和互文性特征,对黑人文学缺乏原创性的论调给予了理论回击,动摇了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白人批评理论的霸权地位,开辟了关注语言能指和文本关系的黑人文学批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个人的和社会的 大多数社会记忆的概念和理论都是在反对将记忆作为个人能力的概念中出现的。事实上,自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以来,西方社会记忆的概念史可被视作在反对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记忆中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解方式自洛克之后就成为思维和个人认同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使的演讲     
看过《国王的演讲》那部奥斯卡获奖影片的朋友,不少人也许会深受感染。得承认,明知编剧添油加醋、颇多粉饰,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关于如何教会结巴国王把话说利索的励志故事。最近的新闻里,就很有些值得提及的演讲。  相似文献   
7.
正现年61岁的美国人柏兰庭(Mike Brant)和太太莫妮卡(Monica Brant)共育有14个孩子,其中有10个成长于中国。柏兰庭目前在北京担任TIP英语培训项目的外教,他和家人相信,每个人的小善举最终都将促成这个世界的大改变。"也许我们应该去中国看看!"夫妇二人与中国结缘,完全源自一个突发奇想。20世纪90年代末,柏兰庭和妻子在俄罗斯的一所孤儿院  相似文献   
8.
遁出第一步 贝德克尔和作家妻子劳拉收入不错,但如能靠出租闲置物品为女儿赚取大学学费,何乐而不为?于是,贝德克尔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侯玉梅  王璐 《华人时刊》2012,(Z1):58-59
入学考试,一忧一喜2005年5月初,我和17岁的女儿远涉重洋来到美国,与先期在这里的丈夫团聚,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出国前,我曾听朋友说,在日常生活中,美国的很多办事机构是靠不住的,如果不多留点神,吃了闷亏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对比话我还不太在意。初到美国,女儿本应上高二,可不少朋友好言告之,美国的高中没什么读头,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最好让女儿直接报考College。在美国,College在一般意义上是对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的通称,学生学分凑满60后,就可以直接转到四年制的University,这样既省时间又省钱。我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一个月后的一天,我陪同女儿来到距家4英里的学校,进行入学考试。考试时间为两小时,仅考英语和数学。女儿考试的时候,我坐在外面,心情一直忐忑不安。两小时过去了,看到女儿笑容满面地走了出来,我连忙问:"考得怎样?"女儿有点得意地说:"数学考得不错,题答得很顺利;英语嘛,基础部分不敢说,但作文  相似文献   
10.
一款名为乔班尼的希腊酸奶,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街谈巷议的焦点。其迅猛的增长势头,不但使得美国国产酸奶企业评级下调,还引来了各大跨国乳品企业的群起效仿。 拜托老爸,我才不想做酸奶 1998年的某个下午,哈姆迪·乌鲁卡亚离开土耳其到美同学习经商,已有一年了,这天,他驱车到机场接父亲——那个仍然整天跟酸奶和奶酪打交道的老农场主。坐在机场餐厅共进午餐,老人再一次向他抱怨起美同人的酸奶口味:“糟糕透了,你膨该生产酸奶和奶酪给美国人尝尝,优质的酸奶、奶酪!”在土耳其就一直生产酸奶和奶酪,到美国来我还要做同样的事情吗?”乌鲁卡亚一笑置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