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寻根文学”时期,韩少功的作品明显体现出现代性启蒙话语的影响,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处于潜隐的层面;1990年代以降,韩少功对现代性的反思视角凸显,开始以多元化的包容眼光发掘传统和民间文化的价值,注重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同时,韩少功将批判的锋芒转移到了当代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上,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媚俗和同质化倾向采取激进的批判立场,推崇有灵魂、有信仰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韩少功的寻根小说创作将视野转向处于民间原始状态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现代性语境下西方社会所关注的原始文化和原始思维具有疗救现代性文明病态的效果,而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来说,韩少功的寻根小说创作具有揭示、批判民族根性中的蒙昧性和通过对原始文化形态和思维的表现唤起现代人生命活力的双重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对现代性反思的深入,对韩少功的寻根小说创作的双重价值的关注在不同的时代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论韩少功《山南水北》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忠 《云梦学刊》2008,29(5):98-101
韩少功在早期创作中不自觉状态下的对人和自然的生态关爱,在<山南水北>中已汇聚成对人类生存的生态背景的自觉关注,以及对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作为山野自然的"山南水北",成为韩少功反思城市文明的参照物,及其心目中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4.
过去10年,你的生活变没变?1996年到2005年,10年蹉跎岁月,对于人生来说,10年盛满悲欢离合;对于世界来说,10年意味着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陈超文 《云梦学刊》2007,28(6):106-109
韩少功在他的小说中创作出了一系列丰富而又独特的残障人物,通过具体考察他的生活遭际、学养渊源,从现实性、历史性以及世界性等三个因素来分析他对于残障人物的创作理念,即以启蒙的道义来关注底层的写作心态。这种理念和心态,源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从而受益于繁杂的阅历;源于他本人的学识历史渊源,从而受益于传统和记忆的深度;源于他本人的放眼世界的视野,从而受益于西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刘欢乐 《老年人》2007,(10):20-21
韩少功,当代知名湘籍作家,历任海南省作协主席和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曾以小说《马桥词典》引起诸多争议。2000年,韩少功在汨罗兰家洞水库内修建民居,开挖菜地,过起了“半隐居式”的乡村生活,成为中国文坛的“另类”。期间,他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并以《山南水北》一书摘取了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相似文献   
7.
韩少功的小说构建了一方精神和灵魂的家园,其间容纳了他对现代性的文明症候,包括时空观、生存方式、同质化精神文化形态、人与世界关系即主体/客体关系的隐忧,并以多层面的诗性叙述建构起来.它为这个以现代性为主潮的时代留存了一角诗意化、异质化的心灵苗圃和个人性、民间性、边缘性的精神文档.  相似文献   
8.
纵观韩少功30多年来的写作历程,"知青"记忆始终是其小说的"根"素材。对于这些记忆的抒写方式呈现出由记忆再现式抒写,到对记忆的表现式重构,再到碎片式记忆状态还原的写作姿态。不断更新的思想和对新的文学形式的不断探索,是韩少功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惊讶"和惊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重新扎根乡土的作品,从逃离农村到回归乡土,《山南水北》确乎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作品所呈现的乡土世界,原生性智慧和情感及其时代意义,表现出韩少功作品扎根民间,文化寻根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韩少功后期小说创作从中国庄禅哲学中获取了创旧图新、融会东西的灵感和智慧,庄禅哲学的相对主义促成了其小说观念的重新定位,禅宗的直觉思维特性改变了其小说思维模式,禅宗的神秘主义因素则为其小说表现手法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