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聊斋》中黄英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一个女性形象的代表,她不同于其他狐鬼妖魅,而是自始至终以人的形象出现。黄英的形象反映了蒲松龄在创作中追求形、景、情、意、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念和理性思考。黄英的“精”是作者思想灵魂的寄托,黄英的“神”是作者的形象寓体,而黄英的“人”则是作者的理想化身。  相似文献   
2.
此人近年来在香港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从事律师行业二十余年的他,在金融危机突袭的2008年,顺利完成了从职业律师向商人的转变。2008年,黄英豪先以2亿港元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海域化工(现已更名为香港资源);2009年,他再度出手将金至尊纳入旗下,成就了金融风暴以来,香港最大的一起收购案。  相似文献   
3.
“君子固穷”这个传统观念,一向被士人作为道德标准所坚守。通过对《黄英》中主人公马子才和黄英姐弟的形象分析,可以看到这一传统观念在新观念的冲击下逐步动摇、瓦解的过程,可以肯定带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色彩的新观念的力量和作家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受明清之际思想界对士人治生问题的大讨论及自身经历的影响,借<黄英>传达了自己的治生观念治生切于读书,适志基于财富.马生、陶生二人的观点分别代表了道统派及开明派对士人治生问题的态度;黄英这一形象则表明了作者对妻子在士人治生中的作用的重视.总之,作者通过塑造这三个人物形象,表明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士人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5.
黄英》是《聊斋志异》中独具一格的一篇小说。试从理想的女性形象、成功的思想改造、独立自主的意识、经营花业的特点四个方面入手,对黄英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女性所缺乏的女性风采(尤其是理家才能)加以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开放性的文学平台提供一种新的解读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黄英》这篇小说,不应简单看作谈妖说异的怪异故事,也不应简单看作人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以文学手法反映了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转换过程中儒家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提出了“士魂商才”的商业伦理价值观的新命题,值得我们从文化学的角度作特别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越南当代著名女作家潘氏黄英的创作以小叙事见长,其短篇小说对凡人琐事的描绘,每每通过无时化、模糊化、线性化等丰富多姿的"艺术时间"建构,陌生化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从而反映社会变革时期女性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及其主导人生的自我诉求。  相似文献   
8.
身处明清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大的社会思潮影响,蒲松龄认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儒"是正统。《聊斋志异.黄英》中蒲松龄在传统的菊花意象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新价值的赋予和消解过程中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遵从。陶弟化菊,黄英不复业菊都表明,虽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最终都要由商回归儒,从中折射出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在这篇小说中蒲松龄还叙写了黄英与马子才之间理性掺杂其中的一段典型的儒家式的婚姻。作者在抒写爱情和婚姻之际,少了"心学"对个性的张扬,多了儒家固有的理性和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