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39篇
  免费   5991篇
  国内免费   994篇
管理学   2760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2663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2174篇
丛书文集   21693篇
理论方法论   6958篇
综合类   114196篇
社会学   5590篇
统计学   603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1300篇
  2021年   1238篇
  2020年   1574篇
  2019年   1418篇
  2018年   1486篇
  2017年   1949篇
  2016年   2008篇
  2015年   2951篇
  2014年   7446篇
  2013年   8902篇
  2012年   9367篇
  2011年   10999篇
  2010年   8991篇
  2009年   9271篇
  2008年   9853篇
  2007年   12321篇
  2006年   12541篇
  2005年   11591篇
  2004年   10900篇
  2003年   10655篇
  2002年   8530篇
  2001年   7152篇
  2000年   4091篇
  1999年   1165篇
  1998年   597篇
  1997年   490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80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board size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in the US. Using a hand-collected dataset of 508 M&A between 2012 and 2018, we find that board size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cquirer excess returns. In an additional analysis, we show that large boards have positive value implications for banks that combine the CEO and chairman roles as well as for large bank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o board size is not necessarily in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instead, a more flexible and proactive formulation is needed.  相似文献   
2.
杨东亮  郑鸽  任治超 《人口研究》2022,46(1):113-128
中国逐步从定居社会转变为流迁社会,劳动力大范围流动体现在就业城市的自主选择上,该行为对城市工资溢价产生持续影响,同时城市工资溢价又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城市选择。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包含个体选择的处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存在城市工资溢价现象,劳动力的异质性特征和城市差异性特征显著影响就业城市选择行为;纠正劳动力城市选择的内生二元选择偏差后,发现中国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变大,而大城市的工资溢价消失,中小城市工资比大城市更有竞争力。中国城市体系中的首尾优势是劳动力理性选择就业城市的结果,这为中国实施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政策来实现城市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内部协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Long Range Planning》2022,55(1):102111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s'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a European context. We also consider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uncertainty and firms' innovation. We use two different metrics of innovation: R&D (an input measure), and patent counts (an output measure).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former politicians on their board of directors invest less in R&D than their counterpart firms.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this type of director on the board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number of a firm's patent applications. It seems that, although political ties reduce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devoted to R&D activities, they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llectual rights protec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political uncertainty decreases R&D investment but exacerbates the need for legal protection of innovation through patent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political connections attenuate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uncertainty on firm innovation such that the negative (positive) 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R&D intensity (patents) weakens when the firm is politically connected.  相似文献   
4.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re often viewed as incompatible, antagonistic forces, thus are operationalized as two extremes on a continuum. However, they can coexist and even enable each other, thus may be operationalized as orthogonal constructs. We address this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 by developing a more granular view of the cooperation–competition paradox. Building o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we develop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relational space (fairness–opportunism, sharing–control, and engagement–rivalry), providing a novel tool with which to investigate the paradoxical interplay between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rough eight operationalizable configurations. Using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 we test our model by assessing how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influenc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success of a sample of 217 firm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only two of the eight possible relational configu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firm success, one in both the long and short term, and the other in the short term only.  相似文献   
5.
为了反映系统动力学在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中的应用现状,文章重点对201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分别从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与工具、计算方法、综合评价理论和其他仿真模拟方法等结合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尝试将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将是研究者们获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从理论层面解决系统动力学与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耦合,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如何实现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和系统动力学的内化结合,是未来研究中要深入讨论与尝试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分别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量化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测度了中国2010—2018年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2019—2028年的数字经济发展走向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长了4.4倍,年均增速达到50%,2019—202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速将不断提高,预计2028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是2018年的5倍。因此,我国要进一步推动新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电信业等数字产业,以保障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方官对大刀会、拳会的宽容的政策与态度由来已久,早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官军就与大刀会形成默契,在共同缉捕盗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直至义和团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失败,在此期间,大刀会、拳会等名目的民间团体组织与官府的关系就处在一种半合作半破裂的游离状态,即这种宽容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就义和团运动而言,大刀会等民间会社势力仅仅是为义和团运动构筑的可能性力量而已,程度很高,却极不稳定,它们有待于官方的开掘、引导与锤炼及外力催逼,即官方对刀会、拳会的宽容态度与政策,以及西方列强、教会势力的威逼现实这两种因素,而前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词的离合现象是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文章独辟蹊径,从与词的离析使用密切相关的准定语和准名词入手,根据句子的信息结构原则,解释了词的离合现象的成因。文章指出,话语的信息结构安排是促成句法结构重组的语用推力:话题语的指称化处置诱发了准定语结构的操作,基本不涉及词的离析;评述语受单一新信息原则制约而出现的事件化处置,迫使及物性低的双音词强行拆分以容纳事件化所需要素,是诱发词的离析并催生准定语和准名词的直接动因。文章的观点是,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汉语中并无什么离合词,词的离合只是非形态语中双音词的用法变异,是语用型语言句子信息结构进行整编与重组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9.
《尚书》中的“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在后世经学阐释中逐渐开启了“狂”与“圣”之间的分野,宋代以降屡有对“狂”“圣”分野的质疑与重释,明代关于“狂”与“圣”的讨论开始往“心学”之路上走。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框架中阐释“狂”及“狂者胸次”,“圣”及“圣人气象”。王阳明认为,狂者依良知真是真非而行,在行为上“嘐嘐圣人而行不揜”,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将成圣的根据牢牢安置于人的内心,“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将圣人之道与自己的致良知之学绾合起来,高屋建瓴地提出“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在他的思想中“狂”与“圣”渐趋弥合,在他的人格上“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也渐趋融合。“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趋融的关捩就在于“裁”。以“致良知”裁之,“狂”之资与“圣”之质在阳明的人格上趋于圆融自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制度自信是对我国制度体系全面而整体的自信。制度自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皆属意识范畴。不同层次的制度各司其职,功能各异,从不同维度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制度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形成系统优势与整体合力共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制度优势的认同和自信转化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以宪法统合共同体意识,加强制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整合,提升制度效能,充分发挥不同制度的耦合作用和体系优势,是进一步凝聚制度共识,增进制度自信,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