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42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镇远侯顾成以武官身份镇守贵州而建立功勋,其墓葬后世称“武墓”;罗汝芳是阳明后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墓葬后世则称“文墓”。传二墓均立于安顺九溪村河畔。已有研究表明,“武墓”确为顾成长子顾统与其妻俞氏合圹,《顾夫人俞氏圹志》厘清了该墓茔之讹传数百年的谬误;“文墓”虽疑窦重重,为考古研究带来了许多疑云,却增加了对罗汝芳晚年生活际遇、思想由激进转为隐逸突变的深思,且从罗汝芳的“韦氏之识”“伤子之痛”和“隐居之谜”事件分析,其隐逸并葬于安顺九溪之说极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班固描绘、构建了先秦"采诗"制,对所采之"诗"的风俗内涵与价值功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视"知天下"为旨归,欲借此以知"风"、"俗",进而实现其"移风易俗"的风俗政治理想。基于同样的思想维度,班固又对汉乐府"采诗"的风俗意义予以了现实审视,这呈现了其"采诗"说的另一构成及其风俗维度的其他侧面。深入研究可见其在风俗学、《诗》学研究领域及方法论层面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传入欧洲的戏剧,也是18世纪唯一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18世纪的英国至少有3个《赵氏孤儿》的改编版,分别是1741年威廉·哈切特的《中国孤儿:一出历史悲剧》、1756年托马斯·富兰克林翻译的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和1759年亚瑟·谋飞的《中国孤儿》。这3个版本借鉴了原作不同的情节,表达了改编者不同的诉求。考察这3个改编版本,可以揭示中国戏剧与英国戏剧的融合,让我们在一个侧面了解《赵氏孤儿》在18世纪英国的传播状貌。  相似文献   
4.
《蜀都赋》是扬雄的重要作品之一,其影响广泛而深刻,但萧统等人编录《文选》时将之排除在外。究其原因,其间有萧统的诸种考虑,因为与《文选》中京都赋类的其他作品相比,《蜀都赋》不具备写实性、讽谏性和正统性的特点,而且与《文选》的整体结构也不相符。另外,《文选》的编选者力求精选最能代表梁前文人创作风格的作品。因此,《蜀都赋》最终没能出现在《文选》当中。《蜀都赋》在成文后可能一直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最终被收录在《古文苑》之中。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图书馆典藏有一部明刻本《永乐北藏》,卷帙完整、刊刻精良、品相上乘,诚为镇馆之宝,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该套《北藏》为近代著名佛学居士程德全所迎请,后由当地政府赠与本馆。本文通过追溯程氏与佛教渊源及《北藏》入藏本馆经过,旨在正本清源,纪念程氏修佛、弘法之善举。同时,通过翻检子目,详考序跋题记,考释钤印,试图阐述此部藏经之版本特征,以彰显其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孤"和"寡人"二词历来被释为王侯自称的谦词,但学术界对此争论不断。文章结合二词的本义,对《左传》中二词的全部102条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比较,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有凶事时自称曰"孤",其余一般情况下自称为"寡人",即"有凶称孤,无凶则称寡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后起新秀,古楳深入农村,提出了兼顾社会和乡民的乡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乡村教育与农业生产要实现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乡村教育要培育乡民的民族意识,发扬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他提出乡村教育应当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和经济节约原则。他对乡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也有独到见解。古楳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丰富了我国近代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也为我国当代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享有“男有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誉.在顾太清的词作中,咏花词占有重要分量.所咏之花有牡丹、海棠、梅、水仙、茉莉、桃花、杏花、榴花、枇杷等,其中咏海棠词写得尤其突出.顾太清咏海棠词不仅表现了海棠娇艳秾丽的外在形态色泽之美,更是写出了海棠高贵脱俗的魂魄和品节,达到“词中有花影,词中有花魂”的境界.她还以海棠自比,抒写自己作为贵族女性的生活与闲愁,特别是中年丧夫后细微隐秘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
余江  刘雪妮 《云梦学刊》2012,33(5):76-84
汉赋作为有汉一代之文学,从产生之初就伴随和背负上了重重矛盾和尴尬,赋家本身更是充满了矛盾和煎熬。斑回作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其围绕赋表现出的矛盾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原因.他的赋学观鲜明而独特。他基于儒家诗学观的矛盾赋学观、自相矛盾的赋体艺术批评以及理论与创作的自我割裂与背叛是他对赋这种特殊文体的认识矛盾重重的具体表现。班固的矛盾主要缘于其身份的复杂性和当时士人特殊的生存状态与心态。  相似文献   
10.
从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开始,辛弃疾与陈亮两位词人先后唱和《贺新郎》词六阕。这六阕词,虽然共同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和爱国情怀,但不论是用语还是内容、总体气魄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差异。本文即将通过辛、陈的《贺新郎》六阕唱和艺术分析,对比本次唱和两位词家艺术风格的异同,并力求进而分析其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