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7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怎样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党,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与中国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思想建党的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这一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从而使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着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积极探索思想理论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方针原则和方法规律等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对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的学风观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心 ,三个着眼于”的学风建设的根本途径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是江泽民学风观的实质 ,而创新精神则构成了其学风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对文化纽带的两次深刻论述 ,主要是针对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 ,强调了中华文化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巨大作用。因此 ,文化纽带的内涵 ,实质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力问题。这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也是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极为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回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 2 1世纪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笔者从创新的根本、目标、核心、关键、基础、基本方针、保障体系、持续性诸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是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进而提出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非常复杂的局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以正确的方向引导人;着重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强调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们知荣明耻,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到"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从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到"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从"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对科教兴国战略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深刻而详细地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历史唯物主义与党的建设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结合,既直接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又为我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还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的人民性.就"三个代表"思想的人民性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卫生预防工作,对此作过详细阐述,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的卫生预防思想,有利于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从"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预防工作的重点、预防工作的举措等方面对江泽民的卫生预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层次性的。从历史定位的角度看,从准确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考虑,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队段着眼,应提出并确立"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这一范畴,并以之作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和党在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历史新阶段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和丰富升华;而作为研究对象(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党史研究和其他学术研究),邓小平理论范畴可以继续使用,并可以使用江泽民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