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伟 《北方论丛》2020,(2):61-68
魏晋既是中国思想史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段,也是传统礼乐观念的重要调试期。玄学作为礼乐变革的背景,它很好地应对了轴心时代以来儒、道两家在言与意、有与无等问题上的分歧,并进行了哲学性弥合。玄学家对"有"的肯定,为儒家礼乐(广义)信仰的延续、"礼乐"(狭义)内涵的升华提供了空间。就前者而言,尽管何晏、王弼、郭象等人思想有所差异,但都表现出对"礼乐形态"的肯定;就后者而言,玄学家通过以自然内涵置换道德内涵的方式,赋予狭义"礼乐"新意,使其获得了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合法性,并实现了与时代雅乐建设实践的互通。  相似文献   
2.
普特南通过意向性问题深入实在论研究,分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缺失,指出意向性的非还原性和开放型的构造,并且把意向性延伸到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普特南试图通过消解实在与心灵之间的分界面来避免实在论的二律背反,进而从内在实在论走向直接实在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爱尔兰移民后裔,加之生活的颠沛流离,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归属和认同有着强烈的需求。游走于各种思潮之间,奥尼尔自身成为了被不同文化定义的主体,身份的多重性与分裂性与现实的焦虑产生交集,让奥尼尔能通过《诗人的气质》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两种文化、两个族裔之间的冲突、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迷茫,展开了奥尼尔式的文化叙事与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4.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06,(4):150-163
传统的中国诗学有其独特的诗史观,它是围绕"诗体正变"问题而展开的.这一观念自酝酿以至成熟,大致经历了由"风雅正变"到"质文代变"再到"诗体正变"几个阶段."诗体正变"说的特点一是将诗歌演变的历程归结为诗体流变,力图从诗歌体式变化的角度来显示诗歌创作的盛衰和时代风气的转移;二是讲"源流正变",且多带有"伸正诎变"的倾向;三是不忽视各种内因与外因对诗歌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将其影响落实到诗体变迁上来.近代进化论史学观确立后,"诗体正变"说受到冷落,但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历史经验仍值得认真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宋西蜀隐逸诗人张俞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俞是活动于北宋仁宗朝的一位德行、文学皆著名的隐士 ,对宋代巴蜀文学乃至宋代文学颇有贡献 ,但学术界似乎还无人对他进行过专题研究。文章略考张俞事迹、交游、著作 ,并试论其文学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船山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区分作出了不同于宋明儒家的理解.他的理解主要从两个前提出发:第一,之谓与谓之之辨,通过这两个语词的区分,王船山明确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不是世界固有区域的客观划分,而是根据主体的存在方式才作出的主观性划分;第二,有无与隐显之辨,通过这个讨论,王船山告诉我们,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别是隐显之别,而不是有无之辨.王船山对形上、形下的如上解读意味着把哲学之思从形而上学框架内解放出来的努力,意味着后形而上学视域的开启.  相似文献   
7.
天隐圆至是元代著名的"诗禅三隐"之一,他不仅以遗民身份遁迹佛门,而且一生远权要,避名誉,以道味自尚,是"三隐"中最当得起"隐"之名者。圆至所著《牧潜集》,元明凡经三刻,是元代诗僧重要的别集。圆至虽不乏儒者忧生嗟世之想,但在禅心的作用下,却少了一般文士的哀戚、悲鸣。他的诗歌多写行旅胜迹、山川景物和酬答赠别,较少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婉可味。  相似文献   
8.
王瑶的《中古文学史论》与林庚的《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的两部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著作。王瑶在书中坚持对"史识"的追求,因此他的著作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林庚则善于用诗人的眼光去感知各种文学现象,行文流畅,跌宕起伏。两部著作各有所长,在当时开创了风格各异的两种研究方法,因此对这两部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进行对比学习,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人曾以"诗圣"之名称许曹植、陶潜、李白、杜甫。而清末以来,"诗圣就是杜甫"的观点似乎成为不刊之论了。评判"诗圣",究竟是以诗歌艺术价值为标准,还是以诗歌的道德教化为标准,这是应该澄清和解决的学术问题。我们认为,评判"诗圣"的首要标准是诗歌的艺术价值,其次是诗歌弘扬圣贤先达思想,以及善化人心、教化社会的功效。在数千年的诗史上,"诗圣"不止一人,"中国诗圣"当为集合名词。从诗道、守训、弘儒、入圣四个层面论证陶潜的"诗圣"之名,并认为,陶渊明堪为中国首席诗圣。  相似文献   
10.
元末明初的杭州诗群为吴越诗坛重镇之一。瞿佑是诗群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所撰《归田诗话》领明诗话撰著之先,诗承"铁崖体"及杭州元诗风雅,组织工丽,擅长寄托,主于用事,不废俚俗,在明初诗坛独具一格。《剪灯新话》之诗大都是瞿佑托名之作,诗歌与叙事珠联璧合,或平实而真,或融工丽为一,别具风神意蕴。瞿佑之诗及《归田诗话》对明初越诗的繁荣、明清杭州风雅的开启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