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72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587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的主要器形、陶质陶色、制作方法、纹饰等方面对比研究,从陶器的角度分析两个地区的先民是否存在文化交流。通过初步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彩陶受到了甘青地区及中原地区的彩陶的影响,甘青和辽西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Miao classification as an example to examine the minzu shibie project initiat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fter 1949. The Miao classification that originates with the minzu shibie project can be defined as a process of miaoicization; however, it is not a unified Miao group (as projected by the classification team) that has emerged but rather one dominant Miao subgroup that defines the official Miao categ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t the moment the most dominant Miao subgroup is the Hmu group in Southeast Guizhou. The overemphasis of Hmu sub-culture to represent all the Miao of China i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over the last decades many important leaders in Guizhou have been Hmu. While all Hmu are sinicize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seems that the Hmu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oeconomic scale are most likely to be sinicized and to amalgamate with the Han majority.  相似文献   
3.
刘琳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20,11(3):98-107, 143-144
历史上川滇黔交界区域苗、彝、回、汉等民族之间不通婚的情况在方志中有所记载,现当代的一些调查资料也反映出这一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族际交往日益频繁,当地各民族之间逐渐开始通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族际通婚现象日益普遍,数量比例呈增长趋势,通婚半径也不断扩大。当地苗族、彝族、回族的族际通婚对象以汉族为主,且存在着民族、地区、性别等差异。从“族内婚”到大规模的“族际婚”,民族政策、外部环境、文化趋同等客观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民族心理这一主观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格桑卓玛 《民族学刊》2019,10(2):1-18, 96-100
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人口增长,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日臻优化,劳动力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机制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城镇失业率保持低位。大学生就业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和多种渠道并行的就业引导,实现了高比率的大学生就业。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优化进城务工环境等措施有效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西藏就业60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西藏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承载着西藏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攀西地区作为典型跨区域经济区,应充分运用自身康养资源禀赋优势,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努力发展特色阳光康养旅游。采用SWOT分析法,对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专题探讨,提出建立特色名片丰富康养宣传、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优化政府调控机制、搭建专业人才集聚平台、加快康养旅游硬环境建设五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其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目前,针对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的研究多针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讨论,而将西北地区的农业产业整合起来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对西北地区各省区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对各省区的农业优势部门做出选择,并尝试对西北各省区农、林、牧、渔和服务业之间如何协同发展给出一定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延边地区的经贸有较长的历史,其中,输出多为土特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输入多为生活用品及工业制成品是清末延边地区经贸的基调;民国时期的经贸比清末时期有大幅度提高;伪满时期,由于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导致延边地区的经贸彻底被日本所垄断。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主持《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对雷公山森林公园内的苗族文化资源进行了认真调查与分析。为了多层面地呈现出苗族原始文化的色彩斑和神秘,充分体现雷公山作为“苗疆圣地"、“苗疆民族中心"和“自然人文博物馆"的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资源地位,作者对苗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设计了开发利用属于物质文明的民族服饰文化、苗锦艺术、蜡染艺术、银饰艺术、手工艺艺术、民居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森林与农耕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宗教与民俗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娱乐与体育竞技文化、民间传说文化;属于政治文明的苗族社会组织文化和栽岩文化等16个方面的具体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6,3(1):103-108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百苗图"源流考略--以《黔苗图说》为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进 《民族研究》2005,(4):74-80
“百苗图”是历史背景较为复杂的一种反映贵州古代少数民族的地方文献,其版本众多。据考,它们是源自清人陈浩著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关于其母本的产生历史,学术界纷争不一。《黔苗图说》是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一部较为典型的百苗图册页。本文以它为例,试对“百苗图”的源流做一些考证。并认为其母本并非某一时代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而主要是利用许多地方文献的相关材料编纂成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