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蕴含着新锐的思想光芒,同时具有鲜明的学术启示意义,如“解脱”说、“悲剧”说、“伦理学上之价值与美学上之价值合一”说等。20世纪初期提出的这些崭新命题,具有立意新、方法新、见解新的特征,为中国小说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建立做出了可贵的学术贡献。同时,《红楼梦评论》引入叔本华哲学所建立的《红楼梦》研究的新范式,是王国维在红学批评方面建立的桥头堡,仍有待继续前行,精进日新。  相似文献   
2.
红学的要义和分科,在于对曹雪芹“解味”,在于理解“荒唐”和“辛酸”这一绝对的矛盾、措辞和内在含义如何统一在一起。“红学之旅”仍然处于“基本功”阶段。版本学新有起色,作者研究更异说蜂起。只有少量可观的红学著作具有史识的洞察力、哲思的穿透力。洋模式也是一种“八股文章”的变形,表现为以“占有资料”的全面显示“学力”,而治学的本质则多缺乏创意和灼见真知,只靠“名词”和“概念”来组织文字,罗列现象,代替治学自有心得的努力和深入真切的追求探讨,于是产生了一种似新而实旧的陈陈相因的“学术”。  相似文献   
3.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华花甲红——研《红》60年回思简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乃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口述其研究《红楼梦》60年的历程、心得和体会,表明所谓红学四大分科的建立不是出于有意识的安排,更不是哗众取宠的巧立名目,而是学术研究本质的自然显现,是因势就势、顺理成章的结果。四大分科是彼此紧密相关的,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曹雪芹为何及如何创作《红楼梦》。重要内容包括胡适、顾随等先辈在周氏红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周氏红学研究的轨迹和重要关节点,以及最近刚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的《曹雪芹新传》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高鹗续书的证据似是而非;高鹗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续写二十多万字的后四十回;从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异文中,特别是根据程甲本正确,程乙本改错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高鹗没有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6.
赵建忠 《南都学坛》2006,26(3):43-44
《红学风雨》迥异于作者以前红学著作的模式,角度新颖且颇具思辨色彩。这部著作将红学放在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上进行总体考察,其视野的宏阔、理论的深度和对以往不同红学流派评价上的中肯到位,都能给读者很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红学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谈而不休、看来还将继续谈论下去的问题,也是一个“谈何容易”的大问题。进一步发展红学的关键问题是学人要脚踏实地,要潜心为学,不哗众取宠,不标新立异;而了解研究现状、继承已有成果、提出有根有据的新见以促进红学研究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勤耕博采 宏图大观——试说文彬治“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文彬治红学,著述颇丰,成就卓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风格。胡文彬曾学历史,所以历史的眼光成为他考察《红楼梦》及红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视角,因此他的红学成就得益于他的历史感觉、宏观视野。同时,他非常注重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和编辑出版红学资料,体现出他的实证工夫。他是一个淑世主义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积极入世情怀。这样的品性和个性无不体现在他的治学和著述之中。学术著作往往质朴少文,但胡文彬却能做到在质朴之中文采飞扬,显示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淬炼语言的功夫。胡文彬痴迷红学、执着于红学。他不仅是有成就有影响红学家,也是为红学呕心沥血的活动家和组织家。  相似文献   
9.
端木蕻良的红学研究,既能适当吸取前人和时人红学考证的成果作为自己立论的前提,更能发挥自己艺术感悟的特长,作相关理论文化思考,能把学术的规范和生命的体验恰当结合,通过考证、论证和悟证以达到与曹雪芹心灵的沟通,发《红楼梦》思想的真谛和艺术的真境,追求"学术的阅读"与"生命的阅读和灵魂的阅读"之二维参照。反市侩主义或市侩主义,是否对抗"时文",是曹雪芹原著和后四十回续书"两种《红楼梦》"的本质分野,也是端木蕻良红学研究的"关键词"。《曹雪芹师楚》是其最典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问世迄今二百余年的复杂接受史中,索隐派的阐释活动构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脉虽屡经考证派等红学主流的严厉批判,然历二百年而绵延不绝,至上个世纪转加兴盛,这种奇特的阐释现象背后实有其深刻之学理动因。即1、以经史之眼观小说及民族主义的期待视野;2、《红楼梦》文本之特殊性提供的索隐空间;3、考证派自传说的缺陷。最后得出结论红学索隐派的兴起及不绝如缕,是《红楼梦》文本外部、内部各种合力推动的结果,自有其学理上的必然性。并由此可以预言,对《红楼梦》进行索隐式解读的阐释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