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1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远”观念由北宋郭熙提出并得到当时文人的接受和倡扬,进而宋元山水画的图式结构由宋前期的“高远”“深远”而转向了“平远”。“平远”图式呈现为视觉、虚实和时空图式,从而使其观照方式生成为静观、游观和妙悟的特质;这种图式特征建构了平远山水的“意外之趣”和“平淡之境”,彰显出超越逍遥、平宁淡泊之生命境界,同时,此图式结构亦衍生为一种“文化记忆”,支撑并活络在文化生命里。  相似文献   
2.
使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分析法、图像法等对趋向动词“过来”、“过去”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展开认知分析。通过对“过来”、“过去”的语义分析与意象图式建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过来”、“过去”的语义并非完全对称,“过来”包括空间位移语义、时间位移语义和状态位移语义,而“过去”包括空间位移语义一、空间位移语义二、时间位移语义、状态位移语义和事件位移语义。  相似文献   
3.
“构造”概念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它被用来刻画意义如何向我们显现。索科拉夫斯基认为,胡塞尔分别在静态现象学和发生现象学阶段采取了“静态构造”的形式-质料图式和“发生构造”的一元论图式。笔者将指出,随着后期胡塞尔现象学的推进,构造的含义将更加复杂,它同时指示了自我在世界视域之中的横向结构,以及绝对时间意识支持着世界经验、并与其相互交织的纵向结构。笔者也将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种构造图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化图式理论为依据,试图分析汉语文化对英语比喻的认知障碍。调查的结果显示,汉语的文化图式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英语比喻,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当中英文化内涵不同、语言表达也不同时,学生对英语比喻的认知障碍最大,其次是对文化内涵相同、语言表达不同的英语比喻。当文化内涵相同、语言表达相似或相同时,学生对英语比喻的认知障碍较小。文章最后提出了两个消除认知障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英文简介的语言图式,即语言的背景知识,是通过简介中的语言内容激活并构建的。语言图式的构建,表明图式理论对中国大学英文简介的理解有帮助作用。对英文简介语言图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学术探讨我们都不可避免的碰到隐喻的表达方式。对英语语言中的隐喻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民族文化,发现英、汉民族文化的畀同,从而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效果。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提出隐喻识解的图式建构框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图式理论为切入点,阐释图式的内涵与特征,探讨文化图式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文化图式为指导,研究切实可行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英语名词短语是语言表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名词短语作为语言表达式的一个断面,它的中心语与其修饰语之间是中心信息与边缘信息的关系。修饰语的产生是人类在联想思维的作用下,根据中心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不同程度激活的结果,激活的程度和方式决定了修饰语所处的位置。随着认知方式的变化,前置修饰语和后置修饰语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with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with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with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词。  相似文献   
10.
How do cultural meanings influence how people experience work‐life demands? Much research, especially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work and family conditions does not account for employees’ cultural beliefs about the meaning of work in their lives. This article uses unique survey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mployee embrace of elements of the “work devotion schema”—a cultural model that valorizes intense career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dedication—on their sense of “overload,” an experience that includes feeling exhausted and overloaded by all one's roles, net of actual hours on the paid job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We argue that by cognitively, morally, and emotionally framing work as a valued end, the work devotion schema reduces feelings of overload. Using a case of senior women researchers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provid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es, we find that those who embrace work devotion feel less overloaded than those who reject it, net of work and family conditions. However, this effect is curtailed for mothers of young and school‐aged children. We end by discussing implications for flexibility stigma and gender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