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70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宇宙观的发展,包括宇宙构成物质和生成图式两个主题。就宇宙构成物质来说,先秦时存在“尚气”和“尚水”两种理解,道家认为宇宙构成物质乃是气,并在道气关系的讨论中,主张“道是气”。就宇宙生成图式来说,先秦存在“对象性”和“系统性”两种理解,道家对于相关讨论从“对象性宇宙生成论”逐渐走向“系统性宇宙生成论”,发展出渐趋复杂的生成图式。宇宙生成论发展至此,已经完整而细腻,而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宇宙生成论大都难以超越此一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2.
易学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的层面和术数的层面。学界以往对易学的术数层面关注较少,一是缘于学者对“术数”的偏见,二是术数学自身缺少系统性反思的理论大师。三国时的管辂便是试图对术数学进行理论说明的人。牟宗三曾经藉由管辂来研究中国传统的一类知识系统,但尚有许多内容待发掘。管辂说“善易者不论《易》”,这是对术数易地位的辩护,同时也是对经学易和玄学易的回应。这种反对,不能从象数和义理对立的角度去理解,而应从文本和实践的区别来认识。管辂认为,术数的根本在于“神”,这个神不是玄学或思辨意义上的“玄之又玄”,而是实践意义中的通感和知几能力,它奠基于人自身的命限和气质中。但对于神的体悟又不能仅仅等同于“直觉”和“神秘主义”,因为它对于表现的通孔———象,以及工夫论基础,都有明确的要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隶属于理性、直觉或神秘主义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在薛涛现存的91 首诗词中有44 首是酬赠诗。对薛涛酬赠诗英译的研究对加强译文读 者了解薛涛本人和薛涛的诗词创作都有着重要意义。关联理论翻译观是德国翻译家Gutt 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中 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到推理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交际的成功。文章 结合关联理论翻译观,对薛涛酬赠诗的英译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薛涛诗词及中国典籍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有四个层面: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道生物,即道是万物的创造者,老子又用“无名”来指称;道成物,即道成就了万物的本性,是万物是其所是的根据,老子又用“一”来表示;道统物,即道是统合万物的法则,老子又用“道纪”来表示;道通物,即道是贯通万物的共性,老子用“门”来比喻。这四层关系的核心是:道在物中。道既是万物展开其本性的原动力,也是万物自行展开的整体状态。这是《老子》潜在的思想,经由庄子、王弼的诠释而大开其境。对中国哲学真实性之建立的启示在于:避免套用西方哲学的范畴,避免掉进历史的还原论中,“诠释的还元”是一条可尝试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古永继 《民族研究》2007,4(3):96-100
国内有关哈尼族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但有的论著中对某些史料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以原始资料为依据,针对哈尼族研究中涉及到的<尚书·禹贡>记载与梯田的关系,明初黔西北、滇东北有无"和泥芒部府",康熙时参与反清起义的龙韬之地位与族属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分析,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载依据《易传》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张载哲学关于“名”的观念也是对于《易传》中“名”等相关概念和命题的继承和发展。以“先识造化”为宗旨,张载繁复的哲学概念之间实具有内在的贯通性。“名”在张载哲学具体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指称和意蕴。更重要的是,特定语境中“名”与其它概念尤其是“象”“、意”“、道”的内在关系的清晰揭示,有助于对张载基础理论命题,尤其是其形而上学的丰富内涵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7.
只有考古出土物上明确标着黄帝时期“字样”“图样”,或可通过别的旁证确认其为黄帝时期物件,否则,把西安杨官寨遗址与黄帝时期挂钩就是一种“比附”,这种看法并不科学,至少不了解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阿罗“独裁定理”从形式系统角度对传统考古学局限性的揭示。杨官寨遗址出土的“镂空人面覆盆形器”(“倒扣花盆”),即史前作为“大巫”的黄帝(或其亲属近臣)之祭器,应属“国宝”级文物;“陶祖”则是史前龙山时期代替仰韶时期过程中“制度化祭祖”的证据,显示出当时男权社会取代女权的进步。作为5000年前的“黄帝故都”,杨官寨遗址发掘近10年,除《考古报告》外,少见有分量的考古研究成果。对此,中国考古学应当直面“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论”的倡导者苏秉琦、张光直等前辈当时不知杨址等新发现的缺憾,否定“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论”缺乏“中国文明起源‘花芯’论”补充表述的不足,走向“否定之否定”,确认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中具有“花芯”即文明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8.
葛志毅  高东利 《河北学刊》2012,32(2):177-184
《庄子·天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意义久被学者们所认识,但诸如:《庄子.天下》对道术体性的真正期望何在?其在论列旧法世传之史、邹鲁六经及百家之学时,其背后的学术内涵是什么?其对百家之学究竟是肯定还是否定?原因何在?所有这一切最终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有何等影响?这些问题至今似仍罕为学者所尽数参透,因而有必要再予诠衡论析,考订评量。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政教制度实践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影响之大,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
清代作家陶贞怀在其创作的《天雨花》中塑造了大量婢妾形象。对这些婢妾作者始终持有一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一方面对她们违背封建纲常的行为进行大肆批判,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对她们所经历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作者对待这些婢妾的矛盾态度,可以作出两种解读:一种是阶级立场使然,作者对下层女性的悲惨遭遇无法感同身受;另一种解读是通过对婢妾深重灾难的客观直白描写,以期引起社会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关注。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0.
川北百里之内有两座同名的历史名山"金城山"。一些历史地理著作和地方志书将二山混同为一山,以致出现了唐代何滔死于两座金城山的矛盾记载。历史文献和实物证明,何滔死难之地虽不能确定,但其祠庙在高坪金城山,非仪陇金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