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洛客家方言古入声今读的情况是塞音韵尾已全部丢失,入声韵尾脱落后,古入声韵或以主要元音相近为原则,归入相应的阴声韵,或独立成韵,相对比较复杂。入声调的今读情况各地也存在差异,罗湾保留阴入、阳入,安乐只有阴入,其他地方没有入声调,清入字或归上声或归阳入,全浊字都归去声,次浊入字部分随清入字走,部分随全浊入字走。  相似文献   
2.
永定峰市才子童祖宠设计的副榜炉,注重客家传统生活理念、生态意识、人文因素的融合与协调,是客家民系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客家民众对传统生活的深刻记忆。选材因地制宜精于考究、功能便利实用类型规范、结构科学合理严谨细致、造型朴素大方敦实厚重、色彩简洁淡雅不事雕琢,这些是其鲜明特色。峰市副榜炉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注重文化理念、工艺技能、人文精神、功能设计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三明客家群体源自中原,为避战乱迁至南方,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形成新的群体。其原本宗教信仰与迁居地居民的信仰体系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渗入客家人的物质创作之中,对三明客家器物外观形态和创作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饶伟新 《民族研究》2005,(6):92-100
针对目前客家学界认为今日"客家"的名称产生于明清时期,等同于明清文献中的"客佃"、"客籍"这一流行观点,本文以清代以来赣南文献中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些术语的具体历史语境和历史内涵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清代的"客佃"、"客籍"作为清代移垦过程和户籍制度背景下特定的历史产物,其实是一个与"土著"、"土籍"相对的移民范畴,而今日所谓的"客家",则是在晚清民国以来社会文化变迁和学术发展背景下出现或建构的一个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系范畴,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故而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与传统美术、音乐、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客家方言被冷落,客家民俗被淡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挑战。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阶段的幼儿园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幼儿园的教改活动,搭建家园合作平台,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形成多种路径共同保护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ethnic visibility of Taiwan Hakka is improved through language use. The usage of a unique Hakka symbolic code <nganggiang stiff neck> is focused on. Based on data from the four Taiwan major newspapers, an analysis with text techniques shows that the code emerges along with social-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Taiwan, with its meaning turning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connotation. Its frequency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major political events in Taiwan, with peaks during the two or three years befor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t illustrates semiotic innovation, extending from Hakka to Hakka non-human, to non-Hakka, and to non-Hakka non-human frames. The salient image it creates increases Hakka ethnic visibility and enhances their ethnic identity. A significant implication is that minority ethnic groups can employ a unique symbolic code, empowering it with positive connotation. Through extensive language use, its representation can raise their ethnic visi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ethnic identity.  相似文献   
7.
东莞凤岗是宋代客家民系南渡珠三角的栖身地、明清两代大量移民海外的中转站,又是改革开放以来华侨"过番"投资热土、大批南下民工的工作居留地,由是形成了一座特色鲜明的"客侨文化名镇"。其自然地理景观、风水田园景观、村镇空间景观、建筑艺术景观、民俗人文景观,构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性关联、先进性特质、民族性风格的"客侨亚文化圈"。在世界文化日益趋同的情况下,有必要加以保护和传承,划定保护紫线、设定维修图则、确立主题风貌款式、使之自立世界民族之林,实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振满 《学术月刊》2012,(4):129-139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实行以家族组织为基础的乡族自治,曾经是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地区,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乡族自治的形式与内容不尽相同。所谓乡族自治,是指在国家法律和官府授权之下,对乡族事务实行自我管理;在聚族而居的社会环境中,乡族自治主要表现为家族自治。解读福建省长汀县培田吴氏家族的族谱资料,可以发现闽西客家的乡族自治传统,与晚清地方自治有历史渊源。培田吴氏的家训、家法与族规,体现了家族自治的理想模式。培田吴氏的各大支派和社团组织,对乡族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了有效的管理。清末新政期间成立的"培田公益社",取代了乡约的行政职能,实现了从家族自治向地方自治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词汇角度探讨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客家方言的大本营——闽粤赣三角地带,与赣方盲区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在社会历史上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它们又以语音上的雷同而著称.然而,词汇方面却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很多基本或常用语词两者有别.文章主要从横向的渗透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探讨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客家人与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品格上的原因,他们能优势互补:客家人有经济头脑,会挣钱,为家庭经济增加收入,这对于经济落后、生活十分困难的少数民族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加之客家人的宽容善待,他们自然心甘情愿地为客家人当好贤内助而无怨无悔;另一方面,客家人有了勤劳善良的少数民族做贤内助,免去了许多后顾之忧。这就是客家人与少数民族能组成家庭和谐共处、白头偕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