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8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497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895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396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395篇 |
2010年 | 289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305篇 |
2006年 | 261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173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翠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3):12-20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其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扭曲.而导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失衡及功能扭曲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且与社会生产系统紧密结合,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但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反而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现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迫切需要统筹城乡改革.当前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和调整社会保障项目,适时控制社会保障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估计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存在高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乡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异没有在估计时加以考虑;有人认为存在低估的问题,其理由是城镇居民的一部分隐性补贴没有加以计算。本文将在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生活费用的差异和各类隐性补贴后,对当前城乡之间以及全国收入差距加以重新估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它正在由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推进力量向新时期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转化。农民工问题直接牵涉到亿万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包含了经济利益、社会权益、政治权力及文化融洽、精神和谐等内容的综合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发展变化,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从而迫切要求国家通过调整制度安排及政策措施来加以解决。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是能否最终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加速推进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应该将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我国未来十年发展中的头等大事,采取统筹考虑、综合协调、近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思路,稳妥有序地为农民工提供融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机会,最终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魏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社区治理是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由行政型社区向合作型社区和自治型社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一种反映,它代表着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方向。建立在合作主义基础上的新型政府与社会关系、社区制逐步取代单位制以及城市街道制体制的改革,代表着我国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林毅夫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4):12-15
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
制度障碍是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障碍之一 ,其作用具有明显的刚性 ;制度创新是释放城市化空间的重要路径。当前对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最大、最直接的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放开大中城市的户口管理以及改变必须购买商品房的规定 ;城镇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城镇土地的年租制 ,降低企业和个人进入城市的门槛 ;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扩大保障面 ,根据不同的保障内容实行不同的过渡性的保障办法 ,逐步将农民工人纳入社会保障系统 ,为未来 2 0~ 30年中国切实实现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换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城市化的进程与经济结构的进化密切相关。城市化的本质是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工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须依托于规模经济和积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的进程将加快。城市化是解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准市民的身份定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朱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日常生活语境中,对农民的定义有两个涵义,一是职业的,二是身份的,人们更偏向于从身份的角度理解农民。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在城市形成了一个新的准市民阶层,他们中的多数人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农村。而制度障碍、土地牵制、交往局限、社会歧视等因素,使准市民难以与城市和市民融合。长期的不融合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影响城市化、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卫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9-115
城市可持续发展应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支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过程。用熵值法能构造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支持指数三个复合指标,设计出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系数和协调系数。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合理地解决了评价中关于发展水平、速度和子系统协调性的关系,丰富了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解决途径,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研究相当有限,目前研究注重中国地方选举的产生、发展及意义,它们将视角限于选举阻碍了对地方民主协商方面的进一步探寻.20世纪80年代尤其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社会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协商制度形式--民情恳谈会、民主恳谈会、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便民服务窗、居民论坛、乡村论坛和民主听(议)证会.中国的协商制度综合了物质和规范两方面考虑,是官方意识形态和民主的一种混合产物,也常带有感情宣泄的特点.通过讨论民主商谈会、公民评议会、居民或村民代表会几种主要的协商制度形式、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它们对协商的影响,考察了协商制度相关问题及地方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