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3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台湾少数民族文物约 4 0 0余件 ,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目前 ,已展示了部分文物 ,还计划推出有关专题展。对于研究者 ,也将提供图片或展示实物等服务 ,以期充分发掘和利用其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3.
童年意象的运用是王安忆小说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成长中的儿童"是王安忆小说中特有的形象.以儿童形象为象征载体进行文化批判是对童年意象的出色运用.儿童视角的发掘使王安忆的小说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也使细节化呈现文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文本的精神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儿童视角的运用还让作家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世界,保持了独立、警醒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特别是对当下儿童文学热点、焦点问题的深刻关注,2002年中国儿童文学的热点、焦点问题大致在以下数端:关于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关于低龄化写作;关于儿童文学的推广;关于科幻文学;关于成长小说等。对当下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批评及文体建设也是这一年关注较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走向了多元化,理论研究的多元化集中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儿童文学的功能性研究;二是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日据至光复初期台湾的主要博物馆有4个,其中首推台湾总督博物馆,次为台中教育博物馆,台南教育博物馆,嘉义通俗博物馆。台湾总督博物馆,是台湾最早的博物馆,历史可追溯到1899年;1945年台湾光复,改称为台湾省博物馆。此外,当时台湾的部分院校和科研机构,亦设置有博物馆、植物园及小型的陈列馆或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儿童家庭一学校早期语言与识字能力系列测验对每个目标儿童语言与识字能力发展进行了评定,并解释了这些测量结果与儿童学校早期语言与识字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丰富的同伴关系与词汇量、应变识字能力、下定义能力和理解力有关;(2)教师语言的丰富性有助于儿童语言与识字能力发展;(3)识字课程变量与三岁儿童的应变识字成绩和四岁儿童词汇量和故事理解有关;(4)影响儿童语言与识字能力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因素群。  相似文献   
9.
Previous research concerned with children's belief-desire psychology has examined the capacity to predict or interpret a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icit proposition that ‘when an actor desires a particular end and believes that a particular action will achieve that end, he or she will undertake that action’.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formulation for understanding acts of omission are outlined and an elaborated version of belief-desire psychology introduced. This version holds that ‘when an actor desires a particular end and believes that a particular action will achieve that end, and whe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no co-occurring outcomes of that action whose avoidance is desired more highly than is the originally conceived end, then the actor will undertake the action which will satisfy the original desire’. An experiment is reported which examines 4-, 5, and 7-year-olds' ability to predict story characters' actions on the basis of either their true or false beliefs concerning undesirable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he pursuit of a desired end. Children of all age-groups provided evide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elaborated version of belief-desire psychology. However,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noted between the ages of 4 and 7 years in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circumstances involving false beliefs.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儿童文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人们对儿童文学的偏见。儿童文学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必须加强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工作,使师范生认识到学习儿童文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