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876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4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I advance a conceptual approach to citizenship as membership through claims-making. In this approach, citizenship is a relational process of making membership claims on polities,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claims recognized or rejected within particular normative understandings of citizenship. Such a conceptual shift moves scholarship beyond typologizing—enumerating how citizenship is (or is not) about status, rights, participation and identity—to identifying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claims on citizenship have power. This framework requires a relational approach and attention to dynamics of recognition within contexts of structured agency. Immigrants and their children can make claims to modify the normative content of citizenship, affect recognition evaluations and change the allocation of status and rights. But they are also constrained by legal structures, a society's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and prevailing public perceptions. Citizenship as claims-making may require a reassessment of boundary approaches and a turn to metaphors of positionality, as well as more serious commitment to mixed-methods research. The stakes of understanding citizenship's power, as practice and status, are especially high right now. Yet based on existing scholarship, it is not entirely clear how much citizenship matters, in what ways, for whom, or why. This is the challenge for future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比较分析了汉藏两民族美术创作诸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者认为,梳理两者的长与短是为了二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各自的美术创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促进面孔记忆新的处理策略“表情的印象操作”,研究在笑脸中包含着怎样的信息。研究发现,与平静表情的面孔相比,笑脸是更具优势的表情,在笑脸的表情之中包含着更多促进面孔记忆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命名是文学理论阐释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文学理论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和认真把握的一项内容。命名不仅要具有认知功能,还要具有价值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彩电业现状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农村彩电市场的需求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产品、价格、广告、营销渠道和经营模式方面分析了彩电企业进入农村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音乐形态、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变奏曲》这部钢琴作品,探究其中对中国传统戏曲效果的模拟,以及作者如何巧妙地借鉴皮黄丰富的音响和表现力并运用到钢琴音乐中。中西的结合,古今的碰撞、鲜明的色彩个性,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成为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鸳鸯”是联绵词。通过对“鸳鸯”的历时考察,发现“鸳”、“鸯”能单用、分用,有重叠形式,“鸳鸯”有异序词,也和合成词一样。所以用现行的有关联绵词的语素识别方法一双向替换法不好判断它是否是联绵词。通过考察联绵词的来源,提出了新的判断方法,用两个公式区分联绵词与合成词,最终确定“鸳鸯”从古至今都是联绵词。  相似文献   
8.
水彩画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力争用鲜明的色彩与格调拨动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情弦。并通过水彩中水与彩的调和体现艺术的语言及其创作这种语言的目的和经历。  相似文献   
9.
特征提取是手写体数字识别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有效、稳定的特征是提高识别率和识别精度的关键。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本征特征和核非线性分类器的手写数字识别方法,首先找到时频平面的一个轴进行分数傅里叶变换,使不同类别样本在这个轴上最大限度地分开,然后用主元分析进行降维,得到比较稳健的低维特征,再将常用分类器用于特征分类,实现对手写数字的识别。对实际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本征特征与核非线性分类器相结合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训练、分类效率。  相似文献   
10.
彝族漆器的造型、色彩及图纹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漆器具有久远的历史,它由多种生产及生活用具系列组成。本文从漆器系列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以及图纹艺术三元素上,据揭示了其适合于本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