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对各种艺术手法进行了调动,对美国当时资产阶级的丑恶与虚伪进行了有力而大胆的揭露,对美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所谓自由与民主进行了辛辣的嘲弄与讽刺,将有产者与资产阶级的伪善心理与道德沦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赵本山现象"已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从这一现象中所折射出的不仅是20多年来赵本山喜剧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凸显出在当前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里,社会各阶层文化需求和文化选择的差异。在余秋雨、肖鹰、王蒙等学者大相径庭的观念背后,彰显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冲突。只有从文化、时代和社会的整体着眼,每一种声音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才能充分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包括词语、百科知识和逻辑三方面的信息。在词语信息方面,相声包袱的建构主要是利用语义等方面的信息;在逻辑信息方面,主要是利用逻辑语用前提、类比推理等方面的信息;在百科知识信息方面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往往是利用人们比较普遍熟知的知识。各种信息都存在一定的原型效应,相声创作充分地利用了这种认知语境原型效应中的典型或非典型形式,使它们以及以它们为语用前提而推导出来的结论之间形成一种极大的矛盾,或极度的不和谐,或强烈的对立,从而导致相声包袱的产生,这是相声能使人开怀一笑的重要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漫梦”作为一种新口号、新提法,它是以“中国梦”理论为指导,是动漫产业的“中国梦”,是中国为了实现从世界动漫大国向世界动漫强国跨越的“中国梦”。通过对“中国动漫梦”的内涵和特征、分类和嬗变等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推动动漫学界深化对“中国动漫梦”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为了让梦想照进现实,将“中国动漫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第一、实干第一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国动漫梦”的实现路径:坚持国产动漫精品的发展之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之路,坚持中国动漫教育的发展之路,建立适应时代的品牌战略理念,建立创新型动漫企业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 ,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 ,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 ,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 ,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 ,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 ;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 ,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亚艺术形式——"二人转"、喜剧小品和东北大秧歌做了理性的分析与诠释。同时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性质作了理论的界定与阐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美学中,对滑稽、幽默理论的研究角度经历了从社会功能论到实践论的转变过程。滑稽和幽默诞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而且是人类特有的审美现象。只有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才可能更有效地揭示出这两个范畴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老舍的相声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的相声创作既有批评社会世俗的,也有歌颂社会新风的,显示出其强烈的正义感与敏锐的视角。他常常运用谐音、贯话、夸张等手法,更好地表现出相声的笑的艺术的特点。老舍拓展了新中国的相声艺术,为新中国的曲艺事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法国漫画反映法兰西民族气质,具有生动可爱的形象,夸张幽默的情节,丰富多样的表达技巧,超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人文底蕴,引起人们对法国民族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书端 《南都学坛》2013,33(3):49-53
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文化版图中,乡村题材的影片不仅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在表现主题与审美价值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创作误区,即以喜剧化、浪漫化或寓言化的影像呈现,遮蔽或置换了当下中国农村的真实社会状况和农民的生存体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既牵涉到电影创作者们乡村生活经验的缺失和认识上的隔膜,也有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更深层面上的,整个消费主义时代文化语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