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1333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具身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抽象情感词加工的具身认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二语情感抽象概念存在“积极在上,消极在下”的垂直空间隐喻映射;(2)不同水平组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成本存在不对称性;(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效价的抽象情感词加工成本趋异。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感抽象概念能够通过隐喻的方式建立与感知运动信息的联系,情感模拟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认知隐喻理论,选择德语中14个表征空间性状的形容词,探究其时间映射特质。研究发现:长/短、大/小、远/近、高、深可表征时间,其余则无法表征时间。具体特质如下:存在“一维>二维>三维”映射维度等级;存在“长短>远近>高深/大小”映射宽幅等级;正向形容词比负向更易表征时间。这种映射特质主要与时空相似性、认知思维及隐喻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隐喻翻译的讨论普遍聚焦喻体等值转换或意象投射等问题,模糊了隐喻认知与修辞隐喻的差异。在综述隐喻的话语功能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使用的隐喻及其对应译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具有阐释与劝说功能。为了发挥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对外阐释与说服功能,翻译应技巧性地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根据隐喻的功能采用直译、直译加注、转换喻体、换以明喻以及释译喻义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以便更好地提高对外话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转喻机制具有普遍性,也存在于翻译过程中。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基本的分类,并从范畴化和认知语法角度分别对存在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分析。翻译转喻涉及音、形、意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其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以及部分代部分;2)翻译转喻依托范畴化结构,尤其是当两种文化存在通用图式的情况下,翻译转喻就是对原语范畴之外其他级别范畴或同一级别其他范畴成员的凸显及在译语中的映射;3)增译、减译、转换等技巧是翻译转喻思维的具体方法论,其使用会导致译语概念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情态隐喻是政治人士配置情态意义、对情态责任进行编码的常用手段,用以体现话语中复杂的语义内涵,与听众建立人际关系并对其进行引导劝说,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拟从概念迁移视角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研究采用语料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语料取材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包括大学英语低年级学习者(St3)和高年级学习者(St4)两个子语料库。利用检索工具Ant Conc3.58检索中国学习者作文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从而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进行描述与分类,进而分析造成大学生英语写作动-名词搭配误用的潜在原因,并对现有大学英语教学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Metaphor is a useful way of explaining how to do things. The literature on metaphor in the learning of physical skill has generally explicated its efficacy by examining its actionable directives for motor enactment. And ye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psychology, and enactivism, action is immanently intertwined with perception, so that models of metaphor-based learning should foreground the role of sensory activity modulating motor behavior. As such, metaphor is retheorized as a sensorial constraint one imaginarily projects into one’s action–perception phenomenological landscape. I present two metaphors from an instructional video on cello technique. Whereas these metaphors are couched in action language (what one should do), their potential impact, I argue, lies in emergent goal sensations (what one should feel). These explorative sensorimotor accommodations may, in turn, bring forth yet new scopes of latent sensations coupled to unanticipated performance possibilities, which suggest further modifying and calibrating enactment in the target domain. Attending to, 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emergent intermediary goal sensations regulates instrumented action by forging new affordances that bring forth new motor coordination. As teacher and student co-imagine images for action, they should attend to sensory perceptions. And the same goes for scholars of metaphor.  相似文献   
8.
门罗在《逃离》中赋予了山羊"弗洛拉"以隐喻功能,弗洛拉象征了婚姻中的女主人公卡拉。从卡拉的逃离到最终的回归,门罗笔下的山羊起着非常重要的暗示作用。山羊又有替罪羊一说,所以卡拉的逃离注定是失败的。本文就山羊的神话隐喻进行研究,解读女主人公卡拉的行为与情感变化,揭示出原型背后小说所传达的深层意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门罗所描述的当代女性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心理及其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缝制百纳被虽是黑人女性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一项普通的家庭手工艺活动,却是代表非裔女性文化与民族身份的一个文化隐喻,展现了其优秀的民俗文化,审美情趣和核心价值观。本文将创造性地借用Martin Gannon在2001年提出的文化隐喻理论框架,深入剖析沃克小说中“缝制百纳被”的文化内涵,并进而揭示它所隐喻的美国非裔女性无穷的创造力和深厚的姐妹情谊。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一般设计学原理的概念集合,以设计过程中概念的生成为切入点,从“设计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比喻”,“概念 的合成的特征”及“多概念合成的演算”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讨论了概念生成的各种特征,对设计过程中概念 生成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提出结合概念生成理论的智能化CAD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