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190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123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既事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牢固树立,又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此,我们要在遵循建设美丽中国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这就要坚持以战略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以创新思维激发内生动力,以辩证思维推动协同治理,以法治思维强化刚性约束,以底线思维恪守生态红线,把党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落到实处,进而开辟社会主义中国乡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处在历史紧要关头,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催化促进作用。新市民的城乡粘合性主要表现为城乡情感粘合、城乡生活粘合、城乡工作粘合,新市民通过反哺农业、农村、农民,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催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影响新市民“三个反哺”“四个带动”催化促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新市民“三个反哺”催化促进的因素是“同样光荣”“乡镇干部联系度”“国家重视(三农)是起因”“(所在单位)帮扶已开始行动”“技术职称”,影响新市民“四个带动”催化促进的因素是“乡镇干部联系度”“性别”“若非国家号召”“工作城市级别”“(所在单位)为农家服务”“国家重视是起因”。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规律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从科学规划、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培育新型农民和创新农民组织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理论和操作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村干部因直接接触上访群体和落实信访政策而成为信访研究热点。多数研究文献对村干部的定位是上访事件筛选者,忽视了村干部在信访制度中的多重身份。在转型时期的信访制度下,村干部不仅是沟通“国家—社会”的双向代理人:既协助国家维持基层稳定又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中;而且可能成为上访制造者:或因侵害村民合法利益使自己成为信访事由,或因治理需求和私利驱动参与村民上访。这些都表现出信访场域中村干部的身份的复杂性,其生成与“国家—社会”的结构夹缝、信访制度的刚性和资源下乡的拐点密不可分,分析这三重逻辑有助于全面理解基层官员与制度运作之间的互动和乡村治理权力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农村关系的演变与新型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会发生一系列转型。根据国家对待农村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农村关系始终处于调适变动之中,具体呈现为“汲取式下沉”“汲取式悬浮”“供给式下沉”以及“供给式悬浮”四种样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正面临一种新型危机:“供给式悬浮”。“供给式悬浮”在基层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国家惠农政策落实不力与基层政权存在脱离群众的惯性,新一轮因“供给式悬浮”带来的治理性危机很可能冲击国家基层政权的合法性,这需要引起积极反思与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需要法治保驾护航,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在目标逻辑上,法治乡村与乡村振兴在现代化、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与生活美好层面的价值耦合是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前提;在实践逻辑上,乡村法治建设中的法治思维意识淡薄、法治体制构建滞后、法律运行机制不畅、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局构设着要增强农民主体性、筑牢政治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和强化民生保障的乡村振兴行动方向;在策略逻辑上,探索多途径法治教育、加强权力规范化建设、强化法律有效实施和创新多元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青海农村基础教育是青海教育中最薄弱部分。本文指出了影响青海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现存问题 ,提出了加快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从“两个共同”的高度,深刻认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确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案,提出实施推进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以及需要解决和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深化新型城镇化理论问题研究,2014年9月,中央编译局、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五届比较研究工作坊: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社会治理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青浦美丽乡村建设除了项目建设的一般意义之外,还具有两个特别的意义:一是生态保护的意义,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施惠过程,而是一次共享发展的机会;二是社会综合治理意义,它是一次治理社会管理顽疾的契机,可以唤起村民的公共意识,共同克服生活陋习,集体守望美丽家园.这对整体提升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感,进而培育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