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赋除了具有铺写、用韵、虚拟等赋体特征之外,又兼有浅近、诙谐、实用等的俗文学性质。依俗赋的特质,可将其分为祈愿、诙谐、故事寓言、隐语、认知、铺叙、论辩等类。祈愿类俗赋有驱傩辞、上梁文、撒帐辞等民俗应用文。祈愿类的俗赋含有基层民众的生活愿望,表现出铺排的文学效果,兼具有民俗研究与文学欣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因科考而重《文选》的普遍风气下,杜甫在其《宗武生日》诗中督责其子研习《文选》,却主要是为了绍述家学和继承传统的目的.对于"熟精《文选》理"的"理"字,其基本内涵应在"使字"和"诗法"两项.前者指向形象意境,后者偏于形式技巧,杜甫以此为研习《文选》着手之处.但抉取其中的精髓,关键还在对于前人遗产必须采取分析的方法和"乐取于人以为善"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基于杜甫所持的文学发展观念,同时也可以从其创作实践得到验证.作为诗歌革新家,杜甫实行"以文为诗"和"援古入律"等措施,都离不开对《文选》的学习和借鉴.据此可知,"熟精《文选》理"实为老杜一生心得之言.其中"熟精"二字,尤堪研味.  相似文献   
3.
标题被视为新闻报道的窗口,标题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读者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对标题信息有效性的研究有助于新闻标题的设计,也能够为读者浏览新闻提供一些指导意见。笔者从用词数量,语法特点和词汇选用3个方面对英语新闻标题信息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信息有效性的标题通常由7±2个词组成,采用主动语态的简单句,精选简短的小词和生动活泼的习语,运用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文体式,在语言运用技巧方面有着鲜明而独到的特征,主要是:词语运用讲究准确和规范;介词短语和“的”字短语的普遍运用;明确严密而又多姿多彩的句式安排;审慎应用各种修辞手法等。应用文的语言技巧运用,也应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信”的问题是中西翻译理论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在当今盛行多元理论的同时,不应丢弃这一传统译论。本文以“信”的翻译原则出发,探讨文学翻译在遣词和风格方面的“信”度失缺,旨在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并能以“信”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译作,从而规范文学翻译市场,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个人电脑在俄罗斯市场的出现、普及和深入,伴随着程序设计者的职业用语开始形成计算机行家和游戏爱好者独特的计算机俚语,使俄语口语获得了新的生机,俄罗斯语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对包括俚语在内的口语研究,出版了一批俚语研究论著。本文初步探讨研究了俄语计算机俚语的来源、构成特点、修辞特点,希望此文能引起更多的语言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汉末社会的大动乱,冲击了两汉以来凝固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改变了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文学就此进入建安时期。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此时,“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建安文学,文风清峻,慷慨悲凉,深沉强劲,气盛词丰,是反映社会现实,抒写人生感慨的灿烂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修辞则是充分的运用和发挥语言的各种表现手段,在交际中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措辞乃其中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现代修辞学中的措辞涉及到纯正性,精确性和适合性这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只有正确运用这三个原则,才能达到最佳的说话艺术和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龙虫并雕斋琐语》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诗人王了一一组小品文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四十年代大后方中国社会的世相人情和政治黑暗,被称为是“生活的实录”。在语言上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和朴拙美,既做到了文字雅驯,中西结合,又注重科学逻辑,字字推敲,形成了独具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朱子语类》中挑选了20个口语词汇加以考察,旨在为《汉语大词典》和诸种近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修订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