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作为一种书写形体,笔画组合的丰富多样和间架结构的灵活多变,而使其“字形”成为复杂的美学构成,“书写”成为“书法”,并完成从造字到造形的转变。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艺术深藏于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之中。三位一体的整体架构、二维方块结体、平衡对称等汉字在形体构造上的诗性特征,既是人们对文字形体的一种审美预期,也是书法学家在书法创作时努力追求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gained prominence in EU policy-mak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s a future in which linear ‘make-use-dispose’ cultures are replaced by more circular model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concept of sociotechnical imaginaries to ask how an imaginary of circularity has been assembled and stabilized, which imaginative resources were drawn on, and how goals, priorities, benefits and risks haven been merged with discourses of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growth. Drawing on policy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with policy officers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we argue that the monitoring framework and indicator development function as a sit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in which desirable ‘circular’ futures are co-produced. These futures are imagined to provide novel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o generate jobs and economic growth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measured by selecte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3.
4.
研究群知识的形式模型有助于澄清抽象的哲学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群知识的形式化的处理方法和哲学所讨论的群知识是相脱离的。对群知识的形式化的定义可称为集体知识,是关于公共问题的分布知识以及公共知识和全分布知识之间的桥梁。所有的知识都是基于对主体的不同概念的区分而获得的。为了对认知群和集体知识进行模型,需要引入新的克里普模型,即认知群模型。定义一个好的群知识有助于对基于群知识的更高层次的哲学讨论。  相似文献   
5.
解释冲突的公断(Ⅰ)——论利科对当代诠释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诠释学领域中,各种诠释学理论相互冲突,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冲突就是其中之一。利科立足西方哲学传统,通过现象学、语义学与反思环节,对诠释学方法论与存在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公断,解答了解释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伦正则化算法探讨了二维对流弥散方程的依赖空间变量的弥散系数反演问题.讨论了初始迭代值、数值微分步长、以及收敛精度对算法实现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同伦正则化算法对于此类参数反演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餐具范畴的原型之一,杯子通过转喻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为饥饿人群提供粮食援助的“装满杯子”运动的使命相吻合。该运动的口号、标识、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中存在容器、赛事、旅程等概念隐喻,杯子的多义性为相关宣传活动的成功运作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当代知识论越来越重视认知价值的研究,但从认知价值角度去重新思考传统怀疑主义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历史上的怀疑主义者既认为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知识,又主张我们应该悬置判断。因此,他们不仅预设了一个高的知识标准,而且预设了一个价值标准:任何达不到知识标准的认知状态都是没有认知价值的。但这个价值标准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即使无法达到怀疑主义者所设定的知识标准,也不必悬置判断。假设怀疑主义者认为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知识,同时认可“有些达不到知识标准的认知状态也有认知价值”,那么怀疑主义就没有很大的威胁性,因为即使我们无法获取知识,也可以获得具有认知价值的东西,取得认知进步。此外,摩尔主义、语境主义、溯因主义这几种对怀疑主义的主要回应是否成功,最终都依赖于对认知价值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Epigenetic processes are garnering atten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where some scholars assert their importance for theorizing social life. I engage with such ideas here by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leading bioscientists. To begin with, I underscore the (productive) uncertainties of those working in and around epigenetics; I describe these as a manifestation of ‘epistemic modesty’, and suggest that dissensus helps to propel biomedical innovation. Then, drawing on the concept of ‘alien science’, I detail some researchers’ ambivalences regarding the notion of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their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of other scientists (situated in what I term a regime of ‘epistemic ostentatiousness’);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when moderating societal discussion of epigenetics in ways that expand excitement whilst deflating (what researchers regard as)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knowledge machiner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employs the study data to interrogate sociological engagements with epigenetics.  相似文献   
10.
阐释者意识形态植入阐释目标文本,这是法律英语语义阐释中的重要问题,而法律英语的解释一点加入了阐释主体的意识,法律语义必然会失去其真实内涵。在回顾已有法律英语阐释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法律英语语义阐释是可以避开意识形态问题的,并就阐释方式提出了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