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对蓖麻种子萌发进行温度、水分、播种深度、种皮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播种深度显著影响蓖麻种子萌发,其中土壤温度低和覆土厚是导致蓖麻种子萌发缓慢的主要因子;种皮的存在有利于菌麻种子萌发;土壤水分含量在10%以上能满足蓖麻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对5个苹果品种花粉发芽力进行镜检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苹果品种花粉发芽力不同,红星>金冠>富士>祝光>国光。多数品种边花比中心花的花粉发芽力高。相同花粉用GA 150ppm 和2,4-D 10ppm 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粉发芽力。多品种混合花粉比单品种花粉发芽力强。花粉密度大,有利于发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浸种不同时间的莴笋种子的发芽率、吸水量、电导率进行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 :未经浸种而直接催芽的莴笋种子 ,与浸种 8、10h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无论是浸种还是直接置床 ,莴笋种子经10h均能达到充分吸胀状态  相似文献   
4.
新闻作为一种文体,其出现、变革、演进,有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规律可循。新闻写作理论,多从横的方面来讲各种体裁的写作原理和方法,本文专门从纵的方面探讨新闻体裁的来龙去脉及其演进。  相似文献   
5.
以本地野生观赏植物马蔺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碱蚀、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处理并以未处理的种子为对照,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培养一个月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处理下,各项指标均比对照高;萘乙酸浓度在100—150mg/L之间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尤其150mg/L萘乙酸处理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氢氧化钠处理的马蔺种子各项指标均比对照高,40%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最高。从而为利用播种繁殖野生观赏植物马蔺的苗木、补充园林绿化上的供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pH值对裂叶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H值对裂叶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3~4的酸性水溶液可缩短裂叶牵牛的种子萌发时间,并促进种子萌发.随着pH值的降低,裂叶牵牛幼苗的根长、苗高及鲜质量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大;pH值对裂叶牵牛叶绿素b的影响高于叶绿素a;随着pH值的降低,叶绿素a/b增大.pH值对裂叶牵牛幼苗根、茎、叶的可溶性糖和MDA(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pH值降低使裂叶牵牛的茎及根中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增加.当pH值为4时,裂叶牵牛叶中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均最高;当pH值高于或低于4时,裂叶牵牛叶的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7.
凯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宣传家,他的宣传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对发动和组织全国各界人士参与抗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凯丰同志的宣传思想也是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地发展、成熟起来的。以时间顺序对凯丰同志宣传思想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具体阐述了其宣传思想在萌芽、发展和成熟等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实验用不同浓度镧液处理大豆种子,研究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镧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5m l/L为优;高浓度的镧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甚至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适当浓度的H_2O_2液浸种陈年番茄、萝卜种子,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其中,番茄以0.25%H_2O_2浸种4天,萝卜以0.5%H_2O_2浸种3天的效果最佳。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番茄种子和萝卜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处理组的酶带数目与酶活性强弱跟发芽率的提高相一致。说明采用一定浓度的H_2O_2浸种陈年种子,可使某些同工酶提前出现,种子的生理生化代谢增强,并能破坏抑制物质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0.
The role of the brown-eared bulbul,Hypsypetes amaurotis, as a dispersal agent for seeds of fruiting plants was studied by field observations for two years, in parallel wit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seed germination. Bulbuls consumed fruits of 53 species from 24 plant families. The fruits of these plants had similar color and size, a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likely to enhance the feeding efficiency of the frugivor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20 food plant species demonstrated that: (1) no seeds were injured by passing through the bulbul's gut; (2) seeds that had passed through the bulbul's gut were still able to germinate and (3) fruit pulp reduced germination ability. When pulp was removed by passing through bulbul's gut, or by hand, germination was improved. An estimate of the home range of six bulbuls suggested that they may transport seeds for at least 3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