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一些著名章节的回顾来讨论人民性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新闻报刊思想中的体现。论述分为三部分:首先回顾马克思对于人民报刊在当时受到的指责做出的一些辩护,并由此出发解读报刊的人民性;接下来借用西方哲学中“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标准分析马克思对于新闻政策———尤其是书报检查政策———的主要见解;最后是对于不断壮大的人民队伍中存在的内部矛盾在新闻报刊事业中的体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素质     
人文理性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是大学教育阶段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首要职责 ,同时是整个人文社会相关课程的重要任务 ,更是哲学课程的天职。素质本身存在层次结构 ,哲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感通是中国哲学中用以表示人、物、理、事等发生某种勾连活动及其呈现状态的观念。感通论贯穿于儒家哲学主线之中,儒家心性论的主流思路揭明了感通之于心性开显的意义,即感通是心性本体的自身开显机制。感通中,观“心”即“无心”,“见”(现)天地万物之因缘整体无碍;观一心即万心,人心皆有其本源情感显现之根源,不待而与他心相即,观这“人间世”的一切境界皆“在感通之中”,见人我、物己无碍;从而,在存在观法上为个体奠立积极的生活姿态。生活相续而感通不已,观心切转的发生契机必就任一心念而言,并在实际的感通历程中具体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北宋思想家周敦颐及其学生程颢、程颐对该问题一再探索。周敦颐的诚中之乐,程颢的浑然与物同体之乐,程颐的循理之乐,实际上都是一种精神境界,是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孔颜之乐的乐境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乐境,贯通了"道德境界"与"天然境界",并将天地顺化万物的德行与人生的道德精神境界合为一体,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对哲学家和哲人王的描述,而先秦儒家传统中有时圣人以及圣王的诉求.哲学家和圣人都是先知先觉者,并通过心灵及精神上的转化来觉醒他人.他们都强调道德德性,都试图用一定的秩序来规范现实的世界以实现理想政制.但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的差异体现了他们之间有着更加深刻的本体论的区别.这个区别导致了柏拉图的哲学家不情愿在现实中做哲人王,而儒家的圣人却以在现实中成为圣王完成自我修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