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67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生态伦理及其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生态伦理就是人际伦理的移用,就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原则简单移用到环境事务中来。这样来理解生态伦理是肤浅的,忽略了其质的规定性。其实,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在关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其内涵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首先,它表征的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其次,它是用以调整相应的关系的积极手段,即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adoption of Daoist ritual among the Yao peoples in South China and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The Song Dynasty imperial court patronized new Daoist ritual traditions that harnessed martial deities such as the Thunder Gods. Although these traditions were mostly southern in origin, it is no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that we find evidence for their circulation among the Yao. After discussing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s of Yao religion from the Song to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s that gave rise to each representation, I conclude by examining how beliefs and practices derived from these same Daoist ritual traditions were active among the Iu Mien in Laos during the Second Indochina War. What is needed is an analysis that links a specific ethnographic or historiographic representation with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local, regional, and even transnational ritual practices in the borderlands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3.
"敬鬼神而远之"代表传统儒家处理鬼神问题的基本倾向。文章对"敬鬼神而远之"何以可能的追问建立在儒家自身思想视域之上,并非与西方宗教概念中人神关系比照后产生质疑之回答。文章立足于《论语》文本呈现的鬼神意义,以此为根据讨论何以敬、何以远,以及既敬又远的鬼神关系何以成立。通过剖析,我们认为,《论语》中的孔子对鬼神"敬"与"远"之间张力的处理,构成了儒家对鬼神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在主人公选择、剧情冲突和结局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中西方悲剧精神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因源于"苦戏"而主要体现为国人对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和对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追求,个体自主意识较弱;而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起源于"酒神"赞歌,个体自主意识较强,其所追求的和谐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体现了西方人对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遵循重庆的城市格局和特色的基础上,就城市特色的保护和建设以及城市精气神的打造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凸显山地层次,以人为本,营造独特的城市意象注重内涵,建设人文重庆,从长计议,打造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等城市特色保护建议,并就重庆城市精气神的打造提出个人的观点,以期能取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野草》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索,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研究。《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对我们从诗学和思想内涵的角度理解《野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秋夜》是鲁迅审美创造活动的呈现,它是作者心物交融的产物。"心""物"之间呈现出动态互动关系,它表现出一个有规律性的交替变化,这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内在节奏。这一节奏由三个节拍构成,每个节拍构成如下:物→心→物→心→物。就其思想内涵而言,是鲁迅对未来想象的消极乃至绝望;整个诗篇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和复调性。  相似文献   
7.
李觏一生作诗300多首,虽然不以诗名世,但其诗魂亦颇耐人寻味。透过李觏感时论世、论史品文、赠友送别、借景抒情、旅居交游、即事咏怀、托物言理等不同题材的诗,可见李觏诗中内蕴着由现实主义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历史担当精神构成的诗魂。李觏的诗魂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剖析我国高校办学的功利性入手,通过对我国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文学功能的探讨,本文提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思想渗透的建议,并试图以实例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文章认为,高校办学不可太过功利性,英美文学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文学的这种"无用之用",英美文学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阐述了中国各阶段体育的大致情况和当时的体育精神理念,对中西方体育精神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当代中华体育精神的方向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广泛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结合中华传统特色,引导体育走向积极健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权力的运行应该受到权力伦理的引导,权力伦理的基本精神应当涵盖权力伦理核心价值的坚守、公共节操的培育和强化、权力边界的制度规约等三个方面.应当倡导权力伦理的核心价值,确保权力对权利的忠诚,保障公共价值的实现;高扬公共节操,培育权力主体的公共德性,让权力主体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人格;设置权力边界,强化制度对权力的伦理约束功能,使民众尽享权力之利而免受权力之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